北京锦绣发商贸有限公司

何应钦八字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近代人物简介

发布时间:2024-11-28 01:11:41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近代人物简介

刘显潜(1865年-1938年),贵州兴义人,陆军中将,贵州游击军总司令。历任黔西观察使、贵西道尹、贵州巡按使、护国军援川总司令、滇黔边防督办、贵州军事会办。身授要职的刘显潜,率部经数月时间,大刀阔斧兴吏治,雷厉风行剿匪患,其辖区地域纠纷和民族纠纷大为减少,广受称赞。北洋政府以其治理地方政绩突出,特授"上大夫"号,奖授四等文虎勋章。护法战争后,贵州军队有贵州陆军、贵州游击军两大序列。刘显潜任全省游击军总司令,辖第一、二、三路游击军,及游击大队、盐务巡防队。

刘显世(1870年-1927年10月14日),字如周,亦作如舟,别号经硕,贵州兴义人。早年曾参加镇压广西会党起义。辛亥革命后,曾一度赞成共和,但随即拥戴袁世凯称帝。1916年,在王文华、王伯群的劝导下,通电全国,参与护国运动,讨袁护国,民国成立后,任贵州护军使。1917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任川滇黔三省护国联军副总司令,在护法运动中,广州军政府分裂,取消岑春煊政务总裁职务,补选刘显世为政务总裁,但在这时期,黔军内部矛盾再次公开化。1925年,刘显世因军阀派系之争隐退。

王伯群(1885年-1944年12月20日),贵州兴义人,中国同盟会先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发动护国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20年,追随孙中山回广东恢复军政府,在广州任大总统府参议兼军政府交通部长。1924年,王伯群在上海创办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王伯群逐渐淡出政坛,转向"教育救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日军来犯,大夏内迁贵州。抗战期间,王伯群带领大夏大学三次迁校。1944年冬,王伯群在领导迁校过程中积劳成疾。1944年12月20日,病逝于重庆陆军医院,终年60岁。

王宪章(1888年-1914年),贵州省安龙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苗族。1908年在湖北新军第八镇三十标当兵,暗中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参加文学社,任副社长,推动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起义,被推举为起义军副总指挥。1911年10月10日参与领导武昌起义,并率众攻占汉阳兵工厂,并将汉阳民军扩编为协,任第一任标统。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任第四师师长,参加讨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冯国璋部鏖战二十多日,后前往日本。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回到上海,召集旧部讨伐袁世凯,事泄被捕。1914年12月19日袁世凯指使冯国璋将王宪章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袁祖铭(1889年-1927年1月31日),号鼎卿,贵州安龙县龙广镇五台人。个高体壮,近视,肤白,喜留金黄八字胡,有"银面金须将军"之雅号。官至贵州省省长、五省联军总司令、北伐军左翼总指挥,陆军上将,是贵州省继刘显世之后的显赫军阀。1926年投国民革命军,任左翼军前敌总指挥兼11军军长,驻扎湘西。1927年1月31日,在常德赴宴时被部将周斓设伏兵枪杀。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1916年秋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黔军参谋长等职。北伐后任国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部长。1934年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6年6月任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王伯勋(1899年-1983年11月9日),曾用名王廷烈、王白心,贵州安龙人。1926年加入国民党。1927年至1931年任第1军补充团团长、山东第10军参谋处长、第10军31师1团团长、江苏陆军第10师营长、副团长。1931年至1932年留学日本。1932年至1935年任第25军第1师参谋长。1935年7月至1937年任贵州保安团团长、103师参谋长、步兵指挥官。1944年被任命为远征军第8军82师师长,赴滇西参加了著名的"松山战役"。1946年6月任19兵团副司令。1949年12月率19兵团2万余人在兴仁通电起义。

罗会廉(1914年4月25日-1944年12月3日),贵州普安县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1928年,考入兴义中学(前身笔山书院,现黔西南州兴义一中)。1931年,考取昆明市昆华中学高中部。1934年,考取了上海暨南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土木工程系。1937年,奔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八路军115师随营学校学习谍报和情报业务,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原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二科(侦察科)科长。1944年12月3日,在安徽涡阳县执行任务,遭日伪军夜袭身亡。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

说说张发奎这个人

作者:叶曙明

夜雨敲窗,更阑人静,正是读史的好时候。在这个风雨之夜,终于读完了张发奎的口述回忆录《蒋介石与我》。从国民党奠都南京到抗战爆发这段时间,中国内战不断,遍地枭雄。张发奎是南方枭雄之一。

张发奎

说起来,我的家庭与张发奎还有一些渊源。抗战时期,四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柳州,张发奎是司令长官,我外公是司令部的上校干事。当时离司令部不远的山洞里,有一个归军政部管的军火库,贮藏了大量炮弹和炸药,洞口正对着战区特别党部。库长是何应钦的侄子。1941年(一说为1940年)6月,柳州连续阴雨,炸药受潮发热,洞口整天往外冒烟,附近的人都很担忧,张发奎天天派人查询,库长都说:“没危险。”张发奎不放心,亲自跑到山洞察看,烟已很浓烈,他把库长叫来问:“到底有没有危险?”库长还是那句话:“没危险。”张发奎问:“有危险,你负责?”库长拍胸脯说:“我负责。”

我的外公叶博融

但张发奎刚离开军火库,走出不到一公里,军火库便爆炸了,12名官兵殉难,我外公是其中之一,他是在现场指挥军民疏散时,被飞来的砖块击中身亡的。何应钦在重庆闻讯,一面表示从优抚恤死难官兵,一面要求把库长解送重庆,交军政部军法司讯办,其实是想保他。张发奎一口拒绝:“难道12条人命,还抵不上他一条狗命吗?”下令把那个库长押到爆炸现场,一枪崩了。

后来四战区在柳州南卫门外山冈上建了一座由张发奎署名的“中华民国三十年六月三十日死难官兵纪念塔”。因我外公在12名死者中,军衔最高,故坟头最大。抗战胜利后,家属去柳州把他的遗骨迁回广东,据说棺木很难打开,开棺后外公已剩朽骨,但颅骨被击穿的洞,却赫然可见。

张发奎很念旧,1947年,我母亲蹲了国民党的大牢,张发奎知道是四战区袍泽的遗属,马上亲自出具保函,把她保了出来。我从小就听过不少张发奎的逸事。比如他绰号叫“大王”,因他签名只签一个“奎”字,看起来像“大王”。其实他的举止并不像山大王,倒有点像绅士,他喜欢看话剧,听小提琴演奏,吐痰时总是小心翼翼地吐在手帕里,包好放在衣袋中。只有当他穿上戎装,扬鞭策马时,才显得八面威风。有一回在柳州马失前蹄,把他跌了个发昏章第十一,半个月动弹不得,但医生刚许他下床,又策马飞驰了。这些在《蒋介石与我》里面,似乎都没怎么写到。

蒋介石与张发奎的关系,离离合合,确实很有意思。其实也包括李宗仁、李济琛、陈济棠、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这些地方诸侯,我很奇怪他们和蒋介石为什么总是格格不入,捏不到一块呢?他们之间,虽然也矛盾重重,但为了反蒋,却可以攻守同盟,甚至与共产党合作。以前说他们受到蒋介石的压制与排斥,但这些诸侯的地盘,加起来是大半个中国,蒋介石不过控制东部一隅而已。以一隅之地排斥大半个中国,近乎天方夜谭。张发奎在书中也承认,蒋介石“对我们两广军人最优容、最宽大”。

颁给我外公的纪念章与证书

张发奎不是个阴谋家,不喜欢玩权谋,但他和蒋介石就是合不来,仿佛八字相冲。除了权谋之外,一定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因素在起作用。我想,最大的原因,或与他们成长的地域文化背景有关。蒋介石来自东部的工商业城市,而他的对手们,大都来自西南、东北、西北的农村地区,身上还带着泥土的气味。张发奎家在粤北山区世世务农,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与农村的关系,都比蒋介石深得多。农民与农民,总是比较容易谈得拢的。

张发奎批评蒋介石学外国都是学皮毛,诸如喜欢美式的大翻领制服之类。他说:“如果由我作主,我会选择最佳的外国制度。”但什么是最佳的外国制度呢?他没解释,只是铿锵有力地说:“我坚信,中山装最适合我们中国人穿。”可我怎么看,都觉得中山装像日本青年学生的制服。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禺山故地旧仓巷

记忆深处的东风路

曾经世外桃源的基立村

海珠石:千年明珠沉江底(叶曙明)

相关问答

俗话说骄兵必败,狂妄的将军一定会打败仗吗?

第三次长沙会战完败日酋阿南惟畿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声望在国内外可谓“如日中天”,原本这个老虎仔的性情就比较刚烈,如此一来挟赫赫战功之威,更加眼高...

民国被誉为“狐狸”之称都有些谁?

狐狸这个词一直都是狡猾的代名词,民国时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的智商非常高,做事也非常圆滑,可谓八面玲珑,事业上都有不小的成就,有的利用聪明之处利于民,有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