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锦绣发商贸有限公司

八字墙结构 六扇门八字墙,县衙东西有古巷

发布时间:2024-11-24 07:11:08

六扇门八字墙,县衙东西有古巷

千佛山古称历山,历山之下建城谓之历城。后来济南设府,统辖历城,明清时历城成为山东首县。县衙位于旧城中心偏东,南起县前街,北至县后街,县东、县西两条巷子分列左右,与济南府署和山东巡抚署院成鼎足之势,形成老济南官方建制的独特景观。

六扇门 八字墙

历城县衙始建年代不详,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毁于兵,后来重建,至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又毁于火,后再次重建。1949年后成为省政府宿舍大院。

过去朝廷对州县一级的衙署有形制上的统一要求,门楼三楹,六扇大门,平时只开启东西两扇供人出入,故“六扇门”成为州县衙门的代称,历城县衙也不例外。门前有照壁和石狮一对,两侧则是“八字墙”,即民谚所云“衙门口八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从乾隆年间《历城县志》所附县署平面示意图来看,其照壁、大门、二门(仪门)、大堂、二堂都在同一个中轴线上,大堂左右两侧的厢房是书办房,东西两旁是一个个小院,有土地庙、外库、厨房、账房、内书房、典史署、内宅、德泉斋、监狱和驿舍,驿舍内还有马王庙。而一些下属机构也都在离县衙不远的巷子里,便于知县(县长)监督。明清以来,官场上流行一种“官不修衙”的说法,意在树立“清廉”之形象,不妨碍自己的仕途之道。清人曾衍东有部笔记叫《小豆棚》,其中说道:郑板桥当年到潍县任知县时,有意派人将衙门外墙上挖了些孔,显得十分破败,有人问他原因,他说这是为了出出前任县官的恶习和俗气。

听老人们说,过去的历城县衙并不气派,只是作为明清以来最基层的政府机构和正七品县太爷们办公、断案的地方。如今,县衙前后左右四条街巷周围大多是民居了,也有少量门面很小的商号。东西走向的县前、县后街较短,而南北走向的县东、县西两巷则是老城内的南北干道。

本世纪初的县东巷

县东巷 有“三宝”

县东巷历史上曾叫塔行街或东县巷。过去这里有三样“宝贝”,一是南首路西的龙王庙,主祀金龙诸水神,祈盼消除水患,确保县城安全。庙前还设有戏台,旧时上演神功戏,令主水的龙王们开心。二是巷子中段路东原有眼罗姑泉,也称罗姑井,是七十二名泉之一。传说此地曾是与秦琼同为唐朝开国名将的罗士信的故居。罗士信和秦琼都曾在历城县衙当差,前者曾为“执衣”(杂役),后者为“捕快”(保安)。罗士信从军后,其姐带侄儿在此习文练武,后人念之,遂取泉名流传今世。三是文合楼烤鸭店。烤鸭是山东人的首创,以小饼卷大葱蘸甜面酱佐食,便是极好的证明。后来烤鸭传至京城,发扬光大,成了“京城一绝”。据传,县东巷这家薛姓人家开的店铺有200多年的历史,此地距各官衙不远,他们便采用外卖的经营方式。客人需要时,店里伙计随时用提盒登门送餐。县东巷不远处有条南北刷律巷,就专门买卖宰杀活鸡活鸭,成为这些烤鸭店的原料供给基地。县东巷改造较早,很多老房子被新建的明湖小区一幢幢居民楼取代,三样“宝贝”早已不见。罗姑泉于1995年被压在新建的楼宇下。

县东巷仅存的几处老宅院中,105号有座花脊小瓦的门楼,这便是山东教育家鞠思敏故居。鞠思敏(1872—1944年),荣成人,清末举人。毕业于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曾任山东高等师范学校(后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首任校长。民国初年,鞠思敏与同盟会成员刘冠三、王讷等人看到济南的中学堂太少,无法满足培养人才之需,便倡导筹款集资,并率先垂范,自1913年6月至9月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在大明湖畔,利用为清同治年间山东巡抚阎敬铭修筑的阎公祠旧址,开办私立正谊中学并任首任校长,该校开始为旧学制,1924年实行新学制,改为完全中学并附设小学,还在花园庄开设了分校。这也是济南教育史上最早的中学之一。为缅怀其功绩,原先从岱宗街北口至大明湖鹊华桥东有一条小街名思敏街,如今成为大明湖路的一部分。

鞠思敏虽一生致力于济南教育事业,经常慷慨解囊资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但他自己却生活简朴,省吃俭用,日常并无积蓄。当年正谊中学毕业的学生们被自己校长的这种精神所感动,便自动发起成立了“正谊校友自动乐捐委员会”,为老校长募捐建起了县东巷这座四合院,并为其购置了家具物品,捐款千元交鞠思敏作养老之资。搬进新居前,其全部家当为两地排车报刊和两地排车被褥杂物。1944年,年逾古稀的鞠思敏生活愈加窘困,在这所院子里度过了他的最后时光,于8月7日病逝。

本世纪初的县西巷

县西巷 存旧貌

比起县东巷来,旧称为西县巷的旧貌曾经保存得更多一些。这条巷子的中南段过去有几处有些名气的商号,如城内唯一的清真菜馆五福楼,以及当年京剧票友们时常出入的乐我心饭馆等。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字号大概在70年前便销声匿迹了。巷子偏南段路西的孙家大院、郑家大院,北首路东与后宰门交界口的2号院都是青砖黑瓦的房舍。门牌63号的孙家大院有四进院落,门楼高大,门楼下有班房,即早期的传达室,这在我看到的许多民宅中尚不多见。二道门也算气派,保存尚好,只是正房、厢房改变了模样。房舍面貌较为完整的是与孙家北部紧靠在一起的61号院的郑家。虽然门楼已废圮,院内到处是零乱的临建小房,但丝毫抵挡不住古老院落的典雅与宁静。郑家1949年前以经营面粉厂等实业成为殷实富户。1949年后,正房和东厢房交公,西厢房自家留用。正房檐下木雕精美,东西各有一边门,为小块整石砌成,额石上分别镌刻着“种德”和“收福”字样,檐下的砖雕也像一幅幅工笔画。古老的石榴树和无花果树伸展着苍劲的枝条。

县西巷北头2号院内有处泉水,名“中央泉”,系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四合院的东北侧。旁边有一石碑,上书泉名和本宅主人舒卿氏黄士泰宣统三年(1911年)时立碑题记。原来院内一直没有安装自来水,生活用水全用泉水。县西巷40号院中的泉井被街坊们亲切地称为“尺子泉”,好像地下水位“监测仪”,只要该泉水面涨到井壁上的特定青砖位置,济南四大泉群就到了全部喷涌的时间。

原县西巷北端连接着东西走向的后宰门街,而北面拐了一个小弯后与南北走向的钟楼寺街相接。正是在三条老巷子相交会的丁字路口的西南角,坐落着一处鲁菜老字号,这便是山东名菜九转大肠的诞生地九华楼饭庄。

上世纪末的九华楼饭庄旧址

九华楼面积不大,但建筑考究,东面、西面和北面各有两层楼回绕成“凹”字院落,上下共十间,木门窗、花窗棂。临街北面为拱券门,两侧各有一扇圆形花窗,仿佛两只大大的眼睛。楼南面的天井中有泉井,久旱不枯。店主杜氏是清代济南富商,特喜欢“九”字,所开九家商号都冠以“九”字。光绪初年,杜掌柜请客时以烧大肠宴客,颇受宾客赞誉。当宾客中有人得知其复杂的烹饪过程后,即席命名为“九转大肠”。一是取悦主人的“九”字癖;二是形容其烹饪过程如炼道家九转金丹。杜掌柜大喜,将这一菜名确定下来,济南各家酒楼均纷纷效仿,使这一菜品名扬四方,至今仍是济南菜中的主打菜。但不知为什么,九华楼渐渐衰败下去,几经转手卖给一位经营大鼓和麻袋的生意人戴立尧为住宅。

九华楼斜对面,即后宰门街东首路北,曾有济南府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关帝庙,占地七亩余,有山门、主殿和戏台等。宋初始建,由时任指挥使张瑾主持修建,始名汉前将军寿亭侯庙,明万历年间被赐名英烈庙,清初更名关帝庙,其庙会规模也颇为盛大。晚清光绪年间曾改做巡警总局卫生所。民国年间重修后,合祀关羽、岳飞,故又称武岳庙。其建筑后来大部被毁。

县西巷北端连接的南北钟楼寺街,尽头原有座钟楼,今楼基尚存,并得到维修。楼基上原有口铸造于金代明昌年间、重达8吨的大铁钟,后被移至大明湖的北岸南丰祠北。为保护这一“齐鲁第一钟”,还建了钟亭。原钟楼寺街西有条岔路叫万寿宫街。万寿宫是座道观,宋徽宗政和年间为许真君祠。许真君,原名逊,东晋河南汝阳人,家居江西南昌,任过县令。相传其年少时师从仙人求道,在赣湘一带为民斩妖除害,晋武帝时成道,宋代封其“神功妙济真君”。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经增修后改为江西会馆。后来早已是居民大杂院的会馆,部分殿堂保留下来,但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2003年初,县西巷连同附近的县前街、后宰门的一部分及钟楼寺街全部拆除,万寿宫街上的江西会馆得以保留。2011年,江西会馆、武岳庙部分建筑得以重修,与复建的九华楼饭庄融为一体,统称为武岳庙建筑群。县西巷拓宽前进行考古发掘时,在这里挖出了北魏以来的许多石刻造像。据说唐代开元寺中心区域就在县西巷东临的济南府署旧址(今山东省政协大院)。如今县西巷暨钟楼寺街成为宽阔笔直的大马路,随之建起两处崭新楼盘,南段谓之泉乐坊,北段名叫新坊巷,道路两旁也催生出诸多时尚铺面,但古巷的感觉没有了。

(本版照片由作者提供)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从造型上看一栋

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

二、中分——屋身

墙体、木构架、斗栱

三、上分——屋顶

四、装饰装修

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

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 ①梁柱造 (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 (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 (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

(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外墙为围护结构。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干摆墙墙面浑若天成,宛如一个整体,俗称“一块玉儿”。丝缝墙,灰面白缝,缝若细丝。还有的墙面青砖描黑缝,对比鲜明,常用于园林中的墙体。除此之外,古建筑墙面所用砖石具有较好的雕刻性能,精美的砖石雕刻镶嵌于窗槛、廊心、墀头、博缝等部位,不但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而且在赋予建筑人文内涵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5)界定空间,古建筑墙体应用于室外,常常用来界定用地边界,如院墙、围墙、花栏墙等。

(6)拦土作用,砖石砌体常应用于地形有高差变化之处,形成挡土墙,俗称驳岸。

(7)安全防御作用,古建筑墙体扩大建设可形成城墙、寨墙、长城等,是防御性构筑物的集中体现,在古代战争中,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古建筑中分-墙体概述

古建筑墙体应用于城墙,单体建筑屋身,群体建筑的院墙,地形有高差的边缘部位,构筑物与树木、花卉等外围保护范围等。

知识点1:古建筑墙体类型

需要清楚

古建筑墙体类型及命名

按照墙体在建筑中的位置划分有山墙、檐墙、槛墙、扇面墙(后金墙)、隔断墙等类型。

(1)山墙,它是位于建筑物两端位置的围护墙,因建筑的形式不同有不同的做法和名称,屋顶为硬山称为硬山山墙,屋顶为悬山称为悬山山墙,依次类推还有庑殿与歇山山墙。在硬山建筑中若山墙伸出屋顶,当毗邻的建筑发生火灾时能有效地阻隔火势蔓延的,又称为封火山墙。

(2)檐墙,它是位于檐檩之下,柱与柱之间的围护墙。在后檐位置为后檐墙,在前檐位置为前檐墙。古建筑中前檐部位一般不设置前檐墙,多为槛墙与槅扇门窗。

(3)槛墙,位于建筑前檐或后檐位置,在槛窗踏板之下的墙体。

(4)扇面墙,又称金内扇面墙,主要指前后檐方向上、金柱之间的墙体。

(5)隔断墙,又称架山、夹山,砌于前后檐柱之间与山墙平行的内墙。

古建筑房屋中各类墙体

知识点2:古建筑墙体墙体的立面形式

需要清楚

墙体的不同表现形式

(1)平面形式,有: 直墙、曲墙(罗圈墙)、八字墙、折线形墙

(2)立面形式,有: 云墙、花墙、迭落墙、爬山墙、罗汉墙。

(3)按照不同的功能与用途划分,有 院墙、影壁、挡土墙与迎水墙、女儿墙与护身墙、城墙、宇墙、夹壁墙、金刚墙 等。

砖墙的砌筑类型及其工艺做法

墙体立面形式

知识点3:墙体砌筑类型的组合与使用

需要清楚

了解基本的砌筑类型的组合

各种砌筑类型的组合与使用

知识点4:墙体中砖的摆置、组砌方式

需要清楚

摆置方式不同,名称不同

(1)砖的摆置方式有 卧砖,陡板砖,甃(zhòu)砖、线道砖、叠涩 等 几种。卧砖,砖大面朝上平放,长身面露明,是古建筑墙体砌筑中最常见的摆放方式;陡板砖,砖立放,陡板面露明,这种摆放方式多见于南方建筑与民居中;甃砖,砖立放,丁头面露明,多见于台阶、台明、南方建筑墙身、窗台等部分;线道砖,砖摆放时,从外皮向内层层收进,多见于城墙;叠涩,砖摆放时,从里皮向外层层挑出,使用不多,见于无量殿。

(2)北方官式古建筑砖墙的构造方式可以分为 细砌墙面和糙砌墙面 两种。细砌墙面由墙面和衬里两个部分组成,糙砌墙面则不分墙面和衬里。

(3)古建筑墙面常用的组砌方式有 十字缝、一顺一丁式、三顺一丁式、五顺一丁、落落丁(全丁式)、多层一丁(多层顺砖,一层丁砖)

(4) 江南墙体组砌方式可分为实滚、花滚、空斗三种。

细砌墙面构造

砖的摆置方式

古建筑青砖墙面常见的组砌方式

江南墙体组砌方式

知识点5:古建筑砖墙勾缝

需要清楚

墙面灰缝的形式

古建筑墙面 灰缝有平缝、凸缝、凹缝三种 形式。凸缝又称鼓缝,砖墙凸缝常做成圆线,石材砌体的鼓缝则有带子缝、荞麦棱、泥鳅背等形式。凹缝又称洼缝,又分为平凹、圆洼、八子缝。

(2)古建筑 灰缝的色调处理有两种形式 ,一种采用相近处理方法,另一种采用对比的处理方法,如:青砖黑缝,青砖白缝。

(3)墙面勾缝的方法, 窄缝做法有:耕缝、打点缝子、划缝、弥缝 。宽缝做法主要有串缝。糙砖砌筑灰缝较大,采用月白或白麻刀灰分两次将砖缝填平或使其稍洼,串轧光顺。 假缝做法有:描缝、抹灰做缝

古建筑墙面灰缝形式

古建筑中分-山墙构造

山墙是位于建筑物两端位置的围护墙体。唐宋时期,山墙多为土坯墙面,为了保护山墙不受风吹雨淋,屋顶多为悬山、庑殿、歇山。明清以来,砖材在墙体中广泛应用,小式建筑的山墙变为以硬山为主。

知识点1:庑殿、歇山山墙构造

需要清楚

山墙砌筑范围和构造特征

(1)庑殿与歇山建筑山墙的砌筑范围:从台明上皮至山面檐柱额枋下皮。

(2)构造特征,墙体分为三段,分别为下碱、上身、签尖。

(3)构造做法,庑殿、歇山等级较高, 山墙砌筑组合 可以选择干摆到顶、干摆-丝缝组合、丝缝落地缝、干摆(丝缝)-淌白组合、干摆(丝缝)-糙砖抹红灰(黄灰)组合、琉璃-糙砖抹红灰组合等。

歇山山墙构造

知识点2:悬山建筑山墙构造

需要清楚

悬山建筑山墙有三种构造

(1) 挡风板式山墙 ,墙体砌至两山梁柁底部,梁以上露明,山花、象眼处的空档用木板或陡砖封堵。

(2) 五花山墙 ,墙体沿着排山柱、梁架、瓜柱砌成阶梯状。

(3) 整体式山墙 ,墙体一直砌到椽子、望板下面。第第一、第二种构造做法与庑殿、歇山山墙相似,第三种做法与硬山建筑相似。

悬山山墙形式

知识点3:硬山山墙构造

需要了解

硬山山墙上身的主要形式

(1)硬山山墙外立面由下碱、上身、山尖、博缝四个部分组成。

(2)外立面各部分比例权衡:下碱,高度为3/10檐柱高,采用本建筑最高等级做法,并常带有石活,如:角柱石、压面石、腰线石。另外在下碱柱根部位,应设置透风砖,以排除柱内潮气。

(3)上身,是从下碱(腰线石)上皮至以挑檐(石)上皮为界。上身应退花碱8~10mm,并采用比下碱低一个等级或相同的砌筑方法, 硬山山墙上身形式主要有:整砖上身、抹灰上身和带墙心上身,带墙心的上身又分为撞头墙式、五进五出式、圈三套五式三种 情况。

(4)山尖, 有整砖或糙砖抹灰两种砌筑形式 。整砖露明并采用三顺一丁砌法时,要求“座山丁”(在山尖对准正脊的位置应隔一层砌筑一块丁砖,称为座山丁)。

(5)砖博缝,砖博缝由拔檐和博缝两部分组成。

硬山建筑上身形式

方砖博缝与散装博缝

方砖博缝山尖形式

方砖博缝头形式

博缝分位

知识点4:硬山山墙内立面

需要清楚

廊心墙和室内墙面

(1)硬山山墙内立面由廊墙(廊心墙)和室内墙面组成。廊墙与廊心墙,硬山、悬山前出廊建筑中, 位于檐柱与金柱之间的山墙称为廊墙,廊墙内表面部分若做成“落膛墙心”装饰的,称为廊心墙

(2)廊墙形式有 廊心墙式、素墙式和门洞式

(3)廊心墙各部分组成,廊心墙是廊墙高等级的表现形式,由下碱、落膛墙心、穿插当、山花象眼四个部分组成。落膛墙心是廊心墙主要的装饰部分,由内至外依次为砖心、线枋子(小边框)、大边框、顶头小脊子。

廊墙的形式

廊心墙各部分名称

廊心墙方砖心图案样式

硬山山墙内立面

知识点5:硬山山墙端面——墀头

需要清楚

什么是踏跺,什么是礓䃰

(1)墀头是什么? 南方称为垛头、腿子、马头 ,是指古建筑山墙两端檐柱以外的墙体做法。庑殿、歇山、悬山建筑中,山墙无墀头。硬山建筑中,若前后檐部屋顶向外出檐(即采用老檐出做法),则有墀头构造,反之则无。

(2)墀头构造,在明清官式做法中,墀头由下碱、上身、盘头梢子三部分组成。。

(2)墀头立面(看面)组成 墀头看面由下碱、上身(垫花活)、盘头三部分组成。在很多地方建筑中,也有墀头没有下碱和上身部分,只有盘头,又称为垛头。墀头下碱高度同山墙下碱,砌筑方法一般也与山墙相同。上身除了退花碱外,还要做出仰面升,一般为上身高度的3/1000~5/1000。

(3)墀头下碱高度与山墙相同,一般为檐柱高度的3/10,砌筑方法也与山墙相同,如山墙下碱采用干摆砌筑,墀头也为干摆。此外,墀头下碱还可以采用角柱石和压面石进行加强。墀头正身厚度为山墙外包金另加墀头咬中的尺寸(约1寸),墀头下碱的外口从台明边缘向内退出一个小台阶尺寸,大式不小于4寸或6/10~8/10檐柱径,小式不小于2寸或3/10~6/10檐柱径。墀头上身部位除了退花碱外,按照视觉要求,还应做出仰面升,一般取上身高度的3/1000~5/1000。

(4)盘头梢子是用砖逐层向前挑出形成,具体由挑檐、盘头、戗檐砖三个小的构造部分组成。为支撑出挑,在盘头的下部加砌的石条或木枋,称为挑檐石或挑檐木。

(5)盘头是由山面的两层博缝拔檐自山前转至正面形成的,因形如古代妇女盘头而得名。 戗檐砖以博缝头下皮为起点斜砌至连檐,方砖面上带有各类雕刻,是官式墀头重点装饰的部位

官式硬山建筑墀头

知识点6:江南封火山墙

需要清楚

什么是封过山墙

(1)封火山墙, 是一种屋顶与山墙的组合形式,多见于江南 。其特征是山墙高出屋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火灾蔓延,故得名。封火山墙是硬山山墙一种变异,广泛应用于南方建筑和城市沿街建筑之中,除了能起到防火防盗的作用,还起到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2)封火山墙形式-马头墙,山墙随屋面坡度变化形成叠落的山墙。

(3)封火山墙形式-观音兜(猫拱背),观音兜多见于徽派建筑,硬山屋脊自金桁起作曲线至顶,类似佛像中观音菩萨所戴的帽子式样,又似猫舒展身躯或发怒时的神态。

(4)封火山墙形式-五山屏风墙(五岳朝天),以前后墀头墙进深分作五分半,中间屏风占1.5份,其余各占1份形成。

晋南民居中墀头做法

江南墀头的构造形式

封火山墙形式

观音兜与五山屏风墙构造

古建筑中分-槛墙构造

槛墙为窗槛之下至地面的矮墙,一般不作抹灰处理。 槛墙高度一般取3/10檐柱高(即与山墙下碱高度相同) 。净房(厕所)等需要私密性防护的建筑槛墙应加高。书房、花房或柱子较高时,槛墙高度可适当降低。槛墙饰面应该采用本建筑最讲究的做法,常见的槛墙有干摆或丝缝做法、普通方砖心做法、中心四岔方砖心做法、海棠池做法。另外在宫廷建筑与寺庙建筑中还有琉璃槛墙、石材槛墙等。

常见槛墙做法

知识点1:檐墙构造

需要清楚

老檐出和封护檐构造区别

檐墙有前檐墙和后檐墙之分,古建筑中前檐部位多立门窗用于采光纳阳,所以前檐部位多设槅扇和槛墙。在多数建筑中前檐墙并不多见,如果有的话一般出现在普通民居建筑中。后檐墙的使用则十分普遍,除少数过厅式建筑和园林建筑无后檐墙外,大部分建筑中均有。 檐墙按照其构造做法可以分为老檐出和封护檐两种形式

老檐出和封护檐构造比较

檐墙构造

檐墙细部构造

古建筑中分-院墙与影壁构造

院墙常使用砖材、石材、土、木、竹等材料。作为小型独立砌体,其形式较为自由活泼,常见的形式有普通院墙、砖瓦花墙、云墙、罗圈墙、爬山墙、迭落墙、罗汉墙等。

知识点1:院墙构造要点 

需要清楚

常见的墙帽种类

(1)古建筑院墙基本上为水平三段式,分别为下碱、上身、墙帽。下碱构造要点,小式院墙下碱高度为墙身高度的1/3,大式院墙下碱高度为墙身高度的1/3但不超过1.5m。下碱砌筑与建筑山墙相比应等级降低,常采用普通淌白、糙砖等砌筑做法。下碱在院落最低处时要在下部做排水的孔道(俗称沟门)。

(2)上身构造要点,院墙上身应比下碱向内收进退花碱,尺寸为0.6~1.5mm。上身做法应较下碱粗糙,也可一样。

(3)院墙墙身多设有什锦门窗。洞门样式有长方形与八边形洞门、瓶形洞门、梅花形与圆形洞门。什锦窗样式有镶嵌式什锦窗、夹樘什锦窗、单层漏窗、洞窗等。

什锦门窗的样式

什锦窗构造

知识点2:墙帽构造要点 

需要清楚

常见的墙帽种类

墙帽构造要点,墙帽部分由砖檐和墙帽组成, 常见的砖檐种类有直檐、鸡嗉檐、菱角檐、锁链檐(瓦檐)、砖瓦檐、冰盘檐等,常见的墙帽种类有宝盒顶、馒头顶、眉子顶、兀脊顶、鹰不落、蓑衣顶、瓦顶、花瓦顶、花砖顶等 。二者之间常有固定的搭配关系。

砖檐和墙帽的搭配关系

各类墙帽构造

知识点3:影壁构造

需要清楚

影壁的种类

(1) 影壁也称照壁、萧墙 ,是在大门内或外所建的起屏障作用的单独墙体。

(2)按照影壁使用的材料划分 有砖影壁、石影壁、木影壁、琉璃影壁。

(3)按照影壁使用的位置与平面形式划分 有座山影壁、一字影壁、八字影壁、撇山影壁。

影壁的种类

硬山一字影壁

悬山一字影壁

庑殿一字影壁

古建筑中分-《宋营造法式》中的木构架构造

宋《营造法式》时期 木构架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殿堂(阁)型构架、厅堂(阁)型构架及柱梁作构架三种。

明清时期木构架类型 主要有抬梁式木构架、穿斗式木构架、干阑式木构架和井干式构架。

宋殿堂(阁)型构架

知识点1:宋《营造法式》时期的木构架类型

需要清楚

宋《营造法式》的木构架

(1) 殿堂(阁)型构架,为高级殿宇所用构架,其主要特点是:①全部构架按水平方向分为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自下而上,逐层搭设而成。②柱网层由殿身檐柱和殿身内柱组成,殿身檐柱与殿身内柱同高,各柱头之间以阑额连接,柱脚之间以地栿连接。③铺作层由搁置在柱头之上的层层斗栱铺作组成,铺作之间由柱头方、明乳栿等拉结,形成坚固的水平箍,起到保持构架整体稳定和均匀传递荷载的作用,斗栱的结构机能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④屋架层由层层草栿、矮柱、蜀柱架立,各个槫缝与柱网层的柱缝可以对准,也允许错位。⑤ 殿堂(阁)型构架的平面均为长方形,并定型为分心槽、单槽、双槽、金箱斗底槽后三种平面中均可作副阶周匝。 ⑥殿堂型构架只需叠加柱网层和铺作层,即可形成殿阁型构架。

(2)厅堂(阁)型构架,厅堂(阁)型构架与殿堂(阁)型构架的主要区别是:①厅堂(阁)型构架为 梁架分缝的做法 ,它由长短不同的梁柱组成一组梁架,两缝梁架用槫、襻间连接成间,每座房屋的开间数理论上不受限制,只要相应地增加梁架的缝数即可。②厅堂(阁)型构架 内外柱不同高,内柱高于外柱。 ③厅堂(阁)型构架 没有规定定型的平面,各缝梁架只要椽长、椽数、步架相等,内柱的位置、数量和梁栿的长度可以不同,可以适应减柱、移柱等灵活的柱网布置。④厅堂(阁)型构架中,斗栱分散于外檐和室内柱梁节点, 斗栱的结构机能衰退 。⑤厅堂(阁)型做法与殿堂(阁)型相比,大大简化,但结构的整体性有一定提高,并 逐渐演化为明清抬梁式构架。

(3)柱梁作构架,构架 仅用梁柱搭交,通常不使用铺作,或只使用“单只斗替”一类的简易斗栱 。常用于民居和官式建筑次要房屋。

宋厅堂(阁)型构架

1—飞子;2—檐椽;3—橑檐方;4—斗;5—栱;6—华栱;7—栌斗;8—柱头方;9—栱眼壁板;10—阑额;11—檐柱;12—内柱;13—柱櫍;14—柱础;15—平榑;16—脊榑;17—替木;18—襻间;19—丁华抹颏栱;20—蜀柱;21—合 ;22—平梁;23—四椽栿;24—剳牵;25—乳栿;26—顺栿串;27—驼峰;28—叉手、托脚;29—副子;30—踏;31—象眼;32—生头木

宋式柱子生起的做法

宋式梭柱的做法

宋代梁栿类构件形式

宋代明栿(月梁)构造做法

《营造法式》中载有的驼峰样式

蜀柱、叉手与托脚

合㭼

宋式角梁的构造形式

宋《营造法式》中阑额、由额构造

宋式檐额与绰幕枋

攀间、替木、生头木

1—攀间;2—替木;3—生头木

替木构造形式

古建筑中分-清《工程做法则例》中的木构架构造

明清时期木构架类型主要有抬梁式木构架、穿斗式木构架、干阑式木构架和井干式构架。

知识点1:清《工程做法则例》时期的木构架类型

需要清楚

明清时期的木构架

(1)抬梁式木构架,又称叠梁式木构架,即在屋基之上立柱,沿房屋进深方向在柱顶架梁,梁上安置短柱,柱上再置短梁,按步架逐层缩短,直至屋脊,然后在梁头架檩,檩上布椽,面阔方向以枋连接。在明清木构架中,抬梁式木构架应用最为广泛, 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

(2)穿斗式木构架,又称立贴式,是先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子上,沿檩的方向,再用斗枋把房架与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构架形式多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而且常常与抬梁式混合使用 ,如抬梁式用于中跨,穿斗式用于山面,发挥各自的优势。

(3)干阑式木构架,又称为“悬虚构屋”。先在地面上打木桩,桩间架梁枋形成稳定的柱网底架,上铺木地板,构成房屋木构基架,再在其上架立房屋木构架,上部房屋构架可以是抬梁式也可以是穿斗式。干阑式木构架多用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

(4)井干式构架,采用原木横置,层层叠压形成井壁状木构墙壁和三角形山墙,在山墙之上直接架檩布椽。井干式构架多用于东北和西南多木地区的民居。

明清建筑木构架示意图

落地柱在平面中的位置

清式梁架分件图

知识点2:江南木构架的类型及构件

需要清楚

江南木构架的类型

(1)江南木构架类型, 江南木构架类型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穿斗式结构广泛应用于山区,在平原地区多用于硬山边贴部位。

(2)建筑类型,依旧《营造法原》所述, 江南建筑类型主要有三类,即殿庭类、厅堂类、普通房舍

(3)殿庭类建筑, 一般为寺庙建筑和皇家建筑群中规模、体量最大,位置最重要的建筑 。该类建筑通常设有斗栱,大多为歇山屋顶。

(4)厅堂类建筑,广泛使用于江南民居、园林中的主要建筑。按照其梁类构件做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厅”和“堂”两种,厅的梁断面为方形,堂的梁断面为圆形。 厅堂类建筑屋顶多为歇山或硬山,室内多使用轩架。

(5)普通房舍,除了殿庭类、厅堂类以外的建筑。江南木构架特征,是以四界大梁为主体,房屋六界进深,则前后各加一步廊川,房屋七界进深,前部加廊川,后部加双步梁,房屋八界进深,前后各加双步梁。 若界深继续增加,则改以六界大梁。

(6)江南木构架木构件几个重要名词

贴式屋架 :江南古建筑中,对一列包括柱、梁、枋等组成的一组木结构排架称为一贴。根据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正贴、次贴、边贴。设在中间位置则称为正贴,设置在正贴两侧的称之为次贴,设置在建筑左右两端的则称之为边贴。

界与界深 :同一贴屋架中,相邻两柱(或两桁架)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一界。作为计算建筑进深的单位。界深为界的具体尺寸,相当于《工程做法则例》中的步架。界深按建筑的规模不同有三尺五、四尺、四尺五,最大为五尺。《营造法原》采用鲁班尺作为营造尺,1鲁班尺=27.50cm。

:是江南建筑中,在屋面下增设一道弯弧形顶棚,以增加室内高爽典雅之气氛的一种顶棚装饰。轩从位置上分有前轩、后轩、满轩、廊轩;从顶棚形式上分有茶壶档轩、弓形轩、船篷轩、菱角轩、鹤颈轩、一枝香轩等;从高度上分有抬头轩、磕头轩等。

江南木构架主要构件名称

江南木构架主要构件名称

知识点3:《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列》《营造法原》屋顶曲线名称不同

需要了解

古建筑的屋顶曲线

(1)我国传统建筑屋顶曲线包含 檐口曲线屋面曲线屋脊曲线

(2)檐口曲线 ,是由于檐柱逐间向两边升起的结果。为了使角部升得更高,除了使用由昂和仔角梁外,还在檐檩端部垫以生头木,形成往上翘的形状, 古称翘角

(3) 屋面曲线 ,包括 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 。战国《周礼·冬官考工记》载:“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汉代班固《西都赋》:“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表明我国建筑的屋面很早就已经呈曲线了。从唐代南禅寺大殿来看,唐代屋架举高较低,可知早期建筑的屋面曲线一般较为平缓,宋以后举架渐增,则屋面横向曲线也更陡。此外在唐宋时期,由于在建筑梢间的槫上安置了生头木,所以屋面依檩槫的纵向轴线向两端翘起,它与屋面横向曲线相配合,使屋面略呈一双曲面。

(4) 屋脊曲线 ,即在古建筑屋脊部位,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的曲线状态。

(5) 古建筑的屋顶曲线 (此处指的是横向曲线)是由若干根折线组成,每根折线长就是屋顶两檩之间的斜距。

(6)其中折线的水平投影长, 宋《营造法式》称为椽平长清《工程做法则例》称为步架江南《营造法原》称为界深;

(7)折线的垂直投影长(高度)称为 举高 。对于确定屋顶折线的方法, 宋《营造法式》称为“举折法 ”, 清《工程做法则例》称为“举架法”,江南《营造法原》称为“提栈法”。

宋·举折法屋顶曲线的确定

清式举架规则

江南·提栈法屋顶曲线的确定

江南·提栈法屋顶曲线的确定

本篇介绍了古建筑中分的构造,下期将推出古建筑中分的斗栱构造介绍,欢迎关注。

本文选自:王晓华《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第2版

相关问答

涵洞 八字墙 与一字墙有什么区别_作业帮

[最佳回答]八字翼墙式对水流阻力小,工程量也小,采用较普遍.一字墙式,又称端墙式,构造简单,适用于小孔径涵洞,一般在洞口两侧砌筑锥体护坡,以保护路堤伸出端墙...

一处 八字墙 是两边吗?

衣橱的八字墙,这个也是属于两边的。衣橱的八字墙,这个也是属于两边的。

包括高边坡防护形式,支挡,桥涵构造物锥坡 八字墙 形?

锥护坡是框架式桥台(柱式、肋式)必须设置的构造物,主要功能是防止台前水流冲刷,进而导致台后填土沿桥台方向滑移。八字墙(一字墙)是轻型桥台特有的构造,主...

八字墙 体积需要计算宽窄吗?

需要。需要计算出墙体工程量,以结构外墙的外边线来算,也就是宽处按宽的算,窄的按窄的算,只有精确的算出它的宽窄,审计一下所需要的费用。需要。需要计算出墙...

一字墙 八字墙 外观要求?

1)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2)砂浆抹面平整、直顺,无麻面、裂缝,色泽均匀。不符合要求时,减1~2分。1)砌缝完好,无开...

八字墙 怎么算多少方?

一般图纸上附有墙身剖面图,有贴洞身这一面和端头的一面,算法:((上低+下底×高÷2)+(上低+下底×高÷2)÷2)×墙身长度=一个墙的工程量,虽然复杂但是容易理解...

八字墙 怎么做?

八字墙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以下是具体步骤:1.首先准备一块适合悬挂的墙面,可以选择门口、客厅等地方。2.购买或准备八个方形或长方形的木板,尺寸适中,大小...

涵洞的 八字墙 ,只有两个工人,两把尺子,如何放样?

尺子梯形放置,不能平行放,小头朝下,OK尺子梯形放置,不能平行放,小头朝下,OK

八字墙 、基础、铺底体积如何计算?-答疑解惑-广联达服务新干线

[回答]按截面面积乘长度可以

什么是墙体的 八字 裂缝啊?请问墙面裂缝分为几种啊?_装修之家...

[回答]这件事情首先要确定只是装修的瓷砖裂缝还是墙体裂缝!如果只是单纯的装修的瓷砖出现裂痕,问题就简单了,把瓷砖重新更换一下就好!如果是墙体出现裂缝,...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