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锦绣发商贸有限公司

八字的金文 陈波书法:从“郭沫若”的招牌字说起

发布时间:2024-11-24 09:11:02

陈波书法:从“郭沫若”的招牌字说起

【陈波书法】今天给大家从“郭沫若”的招牌字说起

郭沫若(1892一1978年)

郭沫若是中国二十世纪的风云人物,他以历史研究与文学创作出名,

但他的影响早已超出了这两方面的影响,俨然成为游走于政治、社会活动与学术的多面手。

这位出生于四川乐山,留学于日本的亦古亦新的中国文人,在中国二十世纪的主要社会变动中,

都站在风口浪尖,变换着不同身份,与这个社会的抗争与和解中,独善着其身。

晚年郭沫若

郭沫若担任过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也是中国科技大学的第一位校长。

郭沫若还写过《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研究过甲骨文,

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

就郭沫若的书法,谈点感觉。

招牌字说起

原手稿

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

故宫题匾

郭沫若以行草书见长 ,他研究过钟鼎、碑石,

又对宋代尚意书风深有体会。

从郭氏现有的书作看,此君的书法非碑非帖,细看又似碑似帖,独创性极高。

“故宫博物院”是郭沫若1971年,应当时的院长吴仲超所题。

据说限于条件,这五个字还是题写在打印纸的背面。

这个字,有颜真卿的影子,又跨越宋以下的写意书风,雄强、宽厚而又恣肆、开张。

此五个字足以代表郭氏晚年的最高成就,写毕后7年,郭氏病逝。

今天,在作者看来,仅就“故宫博物院”这五个字而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国现代书法史应该给予郭氏应有的位置。

除了这五个字的匾额,郭沫若还题过许多牌匾,如“中国书店”“黄帝陵”、“吉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等等,现在恐怕也难以统计完全。

中国书店

荣宝斋

黄帝陵

吉林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银行

商务印书馆

中国科学院

不管哪种行业、哪种单位,郭氏在各个时期的题匾,都保持着极高的水准。

用笔圆厚、提按刺激,收笔自信而果敢,识别度极高。

郭氏曾经总结过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回锋转向,逆入平出”。

这八个字,道尽了中国书法转折、行笔的精神。

郭氏是一位绝顶聪明的才子,他对中国书法的方法论理解精深。

从行书说起

康有为曾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说过“吾眼有神,吾腕有鬼”。

这句话用来形容郭氏的多字创作,亦十分妥当。

郭沫若在长篇创作中,虽然用笔还保持着自己一贯的风格,

但却完全看不到匾额那种激荡人心的摄魄感。

单字来看,仍然颇有水准,通篇而言,节奏一致,变化不多,稍显散漫。

这让人很难想象是撰写“故宫博物院”的作者。

借用康有为的话,则是“匾额有神,长篇有鬼”。

郭沫若的人品、操守,搁置不论。

郭氏绝对是有才气过人之处的。

想他社会活动众多,学术眼光多样,定不会有太多精力放在书法上。

郭沫若的书法是天纵之体。

他的书法最重要的特征是胆魄 二字。

下笔大胆很少犹豫 ,行笔、转折明确,方法论一以贯之。

多创新,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

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他的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

他的字常常在书家不经意的地方,一反常态,任由才气驱使。

这种结果的好处是个性得以抒发,辨识度极高。

坏处是,一旦大篇幅书写,就容易单调。

他的书法起笔便是大江大海,最后收笔依旧是大海大江。不过用于匾额,还是很有气魄的。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

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的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谷书法取纵势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字之结体汉唐即有横纵二种。

黄纵苏横,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概括之。郭沫若书法与东坡书法同属于横画宽结一类。

郭沫若抗战期间在重庆时,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同时,与马衡、常任侠等人进行了江北汉墓的试掘,发现"富贵"等字砖,为保护文物做出了贡献。由于他当时任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了一大批文学美术书法界人士,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

郭沫若的书法研究,可以从他对甲骨、金文研究开始计算,成果丰硕。到六十年代,郭沫若与高二适等人展开《兰亭》 真伪大讨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书法事业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发展。

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兰亭论辩中的数篇论文,无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一生大风大浪中过来的郭沫若,在其书法里头,充分表现出其大学者、大文豪风范:每幅作品,无论长篇巨制,抑或短笺小札,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没有犹豫与迟疑;书写内容多自作诗词,无论旧体新体,都富有时代气息;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

郭沫若学习书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穷年专于一家而难有自家面目,而是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非以自身作为先人奴隶,而是化他人为己用,独具风骨。

请大家支持小编的努力!点赞和发言就是支持!

中华历史汉字的演变每日一字,第八字说“象”

象”是典型的象形字。甲骨文、篆书的“象”字就是一头用线条简单勾勒的长着长鼻子的“大象”(如下)。《说文·象部》中说:“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可见,“象”的本义是大象。

然而,奇怪的是,在现代汉语中,“象”除了表示“大象”这种庞大的动物外,这个字还有“想象”、“形象”、“模仿”等意思,“象”的这些意思从哪儿来的呢?

韩非在他所著的《解老》中解释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韩非这段话的意思是:大象在中原绝迹后,人们很少见到活着的大象见到死象残留下来的骨架,就据此想象活象的样子,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揣测这样的思维活动称之为“想象”。并由此引申出“象”的其他一系列意思,如“形象”、“气象”以及“像不像”等。

由“象”构成的字我们先说一下“豫”字。“豫”字由一个“予”字和一个“象”字组成(如下)

在“豫”字中,“予”表音,“象”表意。《说文·象部》中说:“豫象之大者。”所以,“豫”的本义是大象。

说“豫”的本义是大象,我们可以在一个常用的词——“犹豫”或“犹犹豫豫”中找到根据。“犹豫”的意思是迟疑不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在“犹豫”这个词中“犹”和“豫”分别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一点多数人或许没想过。但是,当我们在《老子》中见到下面这句话时,就不得不想一想“犹”和“豫”分别是什么意思了。《老子·十五章》中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卡……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在这里,老子并没将“犹”与“豫”合在一起说,而是分开来说的那么,这里的“犹”与“豫”分别都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犹是犹猢,一种猴子。《说文)中说:“犹,兽名,多疑。”这种猴子生性多疑,所以,老子说“犹兮,若畏四邻”,是以“犹”的多疑比喻“善为士者”的警惕戒备之心。而“豫”则是指大象。大象本来动作缓慢,冬天行走在结冰的河上就更显得小心翼翼,所以,“豫兮,若冬涉川”,是以大象行走在冰面上的样子形容“善为士者”的小心谨慎。

由于大象走起来摇鼻晃脑,行动迟缓,所以,从本义为大象的“豫”字还引申出了“安适”、“安乐”、“快乐”等意思,这里就不多说了。

此外,值得提上一句的是,河南省简称为“豫”。从河南简称为“豫”来看,我们可以揣测河南在古时候应有许多大象,否则这个地方为什么称为“豫”呢?!

第二个由“象”组成的字我们说一个“为”字。不过,这个“为”字无论从其繁体形式上看,还是从简体形式上看,现在都很难找出“大象”的影子,但“为”确是以“大象”为基础造的字。我们在甲骨文、金文的为”字中不难看出“为”是“一只手牵着大象”的样子(如下)。

用“一只手牵着大象”表示“为”的概念说明在古时候的某段时间内人们比较普遍地使用大象作为劳动的帮手。

由“为”组成的汉字中有一个比较偏僻的“妫”(音gui)字,这个字比较少见。

北京有个延庆县,延庆县古称“妫川”。之所以称作“妫川”,是因为延庆县内有一条大河—妫水河贯穿全境。简体的“妫”字由“女”字和“为”字组成;而在金文中,这个“妫”字则由一个“女”字,一个表示手的“爪”字,另加“一头象”三部分组成,其字形所表示的内容为“女子手牵象”(如下)。

“妫”字为什么这样写?据史书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想把王位传给舜。为了考察舜的品德和才能,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史记》中说:“舜居妫汭”,并说,“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妫汭就是“妫水河”。也就是说:当时舜的老家住在妫河边,舜为了让娥皇和女英尽妇道,也把尧的这两个女儿带到了妫水河边,并没有因为她们是尧的女儿就特别地优待她们。传说,那时的妫川时有野象出没,毁坏农田,伤及山民。后来山民们在娥皇与女英的率领下驯服了野象,这样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为了纪念娥皇、女英驯服野象的功绩,人们便以“女子手牵象”,即“妫”来命名了这个地方。这就是“妫”字的含义和来历。

舜继承了王位之后,为了治理好国家四处奔波,最后死在了湘水边上的苍梧山。娥皇和女英悲痛欲绝,手抹泪水,失声痛哭。据说,泪水挥到了竹子上,把竹子染得斑斑点点,后来人们就称这种竹子为“湘妃竹”。

最后,娥皇、女英双双投湘水自尽,为舜殉情而死。二女死后楚人为她们立祠,当作湘水的女神来祭祀。屈原《九歌》中分别有《湘君》《湘夫人》两首辞。学者们认为,“湘君”指的是舜,为湘水之男神;“湘夫人”指的是娥皇、女英,为湘水之女神。

到“湘妃”,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另一位“潇湘妃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红学”上对于林黛玉的死一直有激烈的争论。其中一种看法认为:林黛玉是投水或沉湖而死。在我们所见到的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林黛玉死时的场景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国成大礼”,即在宝钗与宝玉成婚时黛玉忧愤而死。

《红楼梦》的研究者一般都认为这不是曹雪芹的原意。为什么?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没有后四十回,但许多人物的命运,包括黛玉的命运以及可能的死法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是交代了的。

“潇湘馆”原名为“有凤来仪”,“元妃省亲”走后更名为“潇湘馆为黛玉的居处。因为黛玉住在“潇湘馆”,所以她的绰号又名“潇湘妃子”。这绝不是曹雪芹的闲来之笔,而是大有寓意在里面的。“潇湘妃子”是谁?“潇湘妃子”乃殉情投水而死的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这无疑是在暗示黛玉的命运。

类似的暗示我们在《红楼梦》中还可发现许多,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林黛玉的“题帕诗”。宝玉挨打仍不忘黛玉,派晴雯给黛玉送去两条手帕,黛玉深为感动,即刻在手帕上题了三首诗,其中第三首是这样的:

这分明就是黛玉在告诉宝玉,如果我们的爱情没有结果,我林黛玉会效仿娥皇、女英投水而死。

“彩线难收面上珠”一彩线固然可以串起珍珠,但我整日以泪洗面的泪珠却是串不起来的。

湘江旧迹已模糊”一湘水边上娥皇、女英投水自尽的旧迹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然分辨不清了。

“窗前亦有千竿竹”—我的窗前也有一片娥皇、女英挥泪成斑的湘妃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不知这竹上是否要染上我的泪水香痕?

类似或明或暗的提示、描写、隐喻还有很多,恐怕没人会认为曹雪芹做了这么多的铺垫会是无意的。如果有意,那“意”又是什么呢?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呢?高鸭把宝钗成婚与黛玉命绝这两个大喜大悲的情节放在一起无疑营造了戏剧效果,但却使人们无法品味宝玉婚后黛玉所经历的寂寞与凄凉,他把需要在时间中经历的心灵折磨压缩成了霎时的肉体毁灭,其实是弱化而不是强化了黛玉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所以,这样的安排尽管有戏剧性,却不能说是成功的,当然更不是曹雪芹的原意。

今天这期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今后每天都会为大家更新一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相关问答

庚是形声字吗?

不是形声字,是象形字。庚gēng【名】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theseventhofthetenHeavenlyStems〗庚,位西方。——《说文》先庚三日...

外面一个大口,里面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八,下面一个口,这个字...

[回答]QQ拼音第一个就是了③特殊输入方法或是按住“Alt”键,再依次按小数字键的“34789”(在非GBK环境下小数字键换成22247,例如在QQ、飞信(电脑客户端)...

本字的甲骨文写法- 汇财吧专业问答test

[回答]目前无从考证坐字的甲骨文写法。只能参考金文和小篆:本字的甲骨文写法是没有的。见下图。如图。分别为“人,木,子,山豕,羊,牛,鹿”八字的甲骨文。...

赠八卫处士注音?

zèngbāwèichùshì。“士”,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shì,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士”的基本含义为古代统治阶...

关于学习隶书,请问各位书家认为有哪些比较好的字帖推荐?

想写好隶书,建议在选帖之前,先了解学习一下隶书的由来及演变过程。然后,在选自己喜欢的碑、帖临习。下面,详细解读一下隶书的由来及演变过程和历代名家、名碑...

羞涩的反义词是什么?

反义词:大方、慷慨、大度、时髦。大方:为人不吝啬。《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便是门下从不曾见过像杜少爷这大方举动的人。」态度自然不拘束。《红楼梦...

古隶和今隶有什么区别?

古隶是由小篆走向今隶的过渡字体,也是古文字时代向今文字时代过渡字体,也是古文字时代向今文字时代过渡的桥梁。它的特点是把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有...

公有几笔?

公有4笔。公,汉语常用字,读音gōng,最早见于甲骨文。基本含义:对祖先的尊称,在西周金文中主要是王朝大臣之称,春秋时代“公”是诸侯的通称。引申含义:...

为什么说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大枢纽?

隶书的产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其悠久的历史,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隶书的独特魅力和它的辉煌成就,在两汉达到了顶峰。为了解隶书的前世今生...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 ♚陽 的回答 - 懂得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