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看孝服 一个95后在校大学生写的丰,沛县丧葬风俗,把大老执惹哭了……
一个95后在校大学生写的丰、沛县丧葬风俗,把大老执惹哭了……
作者简介 王书法,字愍斋,号嗜花斋主人、愍斋主人,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员、古沛王氏委员会秘书长、《淮海民俗文化网》专栏作者。生于1996年2月,中共党员,本科在读。曾祖讳传辉,祖父讳家铎,父名诗亮,沛县鹿楼镇房庄村人。著有《愍斋诗集》、《愍斋羽士青春录》、《乡间记忆》等文集。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淮海民俗文化网
编者按:此文详细介绍考证了丰沛县丧葬风俗的规矩、来历等,真是比农村大老执懂的还多。更让人惊讶的是,作者95后小伙王书法,是沛县鹿楼镇一个22岁的在校大学生。欢迎读者留言补充。
前言
生老病死是人生大事,婚丧嫁娶是人生最重要礼仪。丧葬习俗,不仅仅是文化,有时候会是谶语,不可不知,不可不懂。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一场轰轰烈烈的白事,被人们看作一个人一生的完美归宿,足可抵消逝者一生的苦闷哀愁。
1.咽气——人去世了不能说“死了”,这是对逝者的不尊敬,要讳言说“老了”、“走了”、“成仙”、“仙逝”、“作古”等。丰、沛县人叫“咽气”、“倒头”。
2.送信——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旧时交通闭塞,人口流动极为缓慢,乡人大都寿终或病死。弥留之际,亲人们依依不舍,将亡人牵挂亲人。
儿女们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同时给在外的子女捎话传信,催其速返。接到此类通知后,子女一般都日夜兼程,力争与亲人生见上最后一面。若见不上面,则老人死不瞑目,儿女抱憾终生,还会被指为不孝。
3.送终——当事人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通常情况下会强忍住最后一口气,会出现所谓的“回光返照”,一方面想见儿女们最后一面,另一方面要当着众人交待一下身后事,叫“托家事”。在亲属的守护下,度过弥留的时刻,这叫挺丧,亦叫做“送终”。老人也是难得的善终,这也是人们通常盼望“五福临门”中的“五福”之一。
爷死舅家大,娘亡娘家大。病危之际,男的要请他的舅家人来探望,女的要请她的娘家人来问病。万一病故,好让他们知道人是怎样死的。
4.置寿衣、置棺材——在老人临终前,儿女要为老人置办好寿衣、寿帽、寿靴,俗称“送老衣”。送老衣一般由女儿置办,没有女儿的由儿子置办。
寿衣要在闰年闰月缝制,一取“功德润泽后人”之意;二因为闰月不多,哪年哪月也轮不到用上,图个吉利。男性寿衣要有帽子,上衣一般为棉袄或夹衣,不能穿褂子,因褂子与“挂子”谐音,免得将儿子挂去阴间;下衣为棉裤或单裤,脚上穿靴子或鞋子。女性头戴凤冠,穿掩襟上衣。
在寿衣颜色上,大都选红、青、蓝等色,寿衣里子多选用红色,意味着后辈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忌用黑色;
在寿衣长度上,寿衣袖子要能遮住手梢,忌讳袖短露手,否则,意味着后辈儿孙会衣不蔽体、伸手讨饭;
在寿衣件数上,要穿单不穿双,以避免凶事成双;
在寿衣纹理上,要穿平纹布,忌穿斜纹布,寓意为后辈人不搞邪门歪道;
在寿衣材质上,可用绸子但不能用缎子,因为缎子和“断子”谐音,不吉利;
寿衣要两头见棉,即有棉衣、棉裤,冬夏如此,取“以棉(眠)为安”之意;
在寿衣穿着上,忌给逝者穿皮衣皮鞋,因为皮子是畜皮,穿了怕逝者来世变成畜生;
在寿衣缝制上,寿衣不能用纽子(扣子),因为纽子和“扭子”谐音,怕后代出“逆子”,只钉布带子,取“带子——后继有人”之意。如果有纽子,一定要摘下,不能用剪刀等铁器剪掉。
过去备棺材,木材以柏木为最好,楠木为上,次用杂木如楸、椿、榆等,禁用槐木。
板料越厚、棺材越大越好,最孬的棺材叫“狗碰头”,指的是一种粗劣的薄板棺材,意思是野狗用头就可以撞破。
5.穿寿衣、洗丧——逝者断气前,家人就要帮其穿上寿衣。一则死后尸体僵硬不好穿;二则说人死了再穿就意味着光着身子走了,到了阴间还是无衣,会沦落为孤魂野鬼。为亡人穿衣时孝子不能哭,怕泪洒尸体,引起走尸、僵尸;一说眼泪滴在尸体上,逝者会留恋而不走,且不得超生。
逝者临终时,亲人们就要为其剃头(男)、梳头(女)、净身、整容,由逝者直系子女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逝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亦称“洗丧”: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
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于“用水洗去逝者生前的罪恶,消除逝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让逝者的灵魂知道这不是在给活人沐浴,让逝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被祖先所收容。
6.移床——老人临终时,要将老人抬放在一张下面铺满秸秆的草席垫子床(灵床)上,一起移至正厅内,农村称“堂屋当门”。老人的头朝门、脚朝里,搬出正厅内所有的家具及装饰物,不能搬走的用白布罩上,只留下这张床,床顶后墙。在老人临终的最后时刻口,将床前移,称为移床。
移床的目的是让老人故去后能顺利走出家门,灵魂早日到冥府安息,免得滞留家中不得安宁。等成殓完毕、将逝者放进棺材后,灵床就要被翻过来丢弃掉,活着的人不再在这张床上睡觉,民俗认为不祥。
7.指路、烧倒头纸——指路,俗称喊路,也叫喊魂,意为让亡魂升入仙界,也是告知乡里亲邻老人去世消息的方法。
老人去世后,逝者的长子(长子不在由长子孙,长子、长子孙都没有,由其它儿子或女儿)手持一称杆,站在门右侧,指向西南方向,边喊三声“爹(娘),您顺着大路向西南!”有的还喊着早殇的晚辈的名字,让他黄泉路上搀扶着老人、带着盘缠。
本地风俗,只要逝者还有一丝气,绝对是不能动哭声的。认为哭不吉利,只能在尸体摆放停当后,全家举哀,放声恸哭,用瓦盆作烧纸盆,于逝者头部的供桌前面烧上第一把纸,许多地方叫烧“引路纸”,本地俗称“倒头纸”。人们认为烧纸就是给逝者送钱,以此祈使逝者带够买路的银两“盘缠”,好顺利去西天成仙。
为什么人死后要往西南,而不是往东南、东北、西北等其他地方呢?因为天地的四面八方分为四道,东南为禽道,西南为神道,西北为兽道,东北为鬼道。祖辈相传,西南是佛祖居住的地方,是西方极乐世界,唐僧不辞千辛万苦往西南方向的天竺(今印度)求取真经,其原因也正在此。
凡人死后,人们普遍的愿望是逝者能“回老家”、“上天堂”,由此人们便盼望故去的至亲之人奔向圣地,并尽力为故者指引通往圣地之路。
8.小殓(苫脸纸、噙口钱、绊脚绳、打狗饼、隐身草、弓箭瓦)——逝者是男子,把灵床停于正寝;逝者是女子,则把灵床停于内寝(即室内冲门或偏右之地)。人死后,要仰面朝天躺着,用一张轻薄的黄裱纸或白纸把脸盖上,俗叫“苫脸纸”。
一说是因为人死后脸色会变得难看,怕亲人伤感或害怕,用“苫脸纸”遮住;一说是观察逝者是否假死,若是假死,气出纸动,还可抢救复生;还有让逝者安息之意。只有死人才能用纸把脸盖上,因此,人们非常忌讳活人用纸盖脸,怕惹来不祥。
人死后含物的礼俗古已有之,古人曰:“以玉实逝者口谓之含”,《后汉书.礼仪志》载:“帝崩,口含以珠。”人刚咽气,要把预备好的“噙口钱”放人口内。“噙口钱”也叫“口实”,是一枚铜钱或其他金属硬币,穿上红线,放人逝者口内后,把红线另一段拴在寿衣布带上或挂在耳朵上(男左女右),防止溜入腹内,待盛殓时揪掉红线。
这种做法一是钱为宝,叫“口中含宝”;二是辛劳一生,最后带走点“落头”;三是投胎脱生,有了“噙口钱”来世不受穷。有的地方是用一块银质的小鱼,叫做“噙口鱼”,意为“含人”。(人与银谐音)
尸体停灵时,要用苘绳缚住逝者的双足腕,俗叫“绊脚绳”。传说,“停尸”期间,如果遇上打雷闪电或猫从身上跳过,逝者会突然站起来,碰上什么东西或人,就抓住死死不放手,叫做“死不丢手”,非常吓人。所以,要用苘绳绊上逝者的脚,到大殓盖棺时再解去,不然亡人在阴间就不能走路。
亡人已逝,要包一包麸子放在逝者左手中,把一串铜钱大小的小面饼塞在逝者右手里,曰“打狗饼”。小饼的个数与逝者的年岁相等,将小饼在鏊子上炕熟。塞的时候要同时念歌:“走到蚂蚁山,麸子撒两边。走到恶狗山,饼子撒两边。”使逝者在去阴司的路上一路平安,不被蚂蚁啃噬尸体和被恶狗咬。还有的地方在逝者手里要攥块馍馍,意思是在黄泉路上有饭吃,来世不缺口粮。
在灵床前放一张四方桌作为供桌,桌子内靠逝者头部右侧放谷草(隐身草)一束,谷草的根数跟逝者的寿数相等。过去传说,人死后“魂”就离开了身体,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只觉得很轻松,就到处游玩。为了使他玩得愉快,暂时不让他看到自己的遗体,就用这些谷草隐藏起来;另一种说法是,人死后两天以内鬼魂还不让进“阴曹地府”,在阴间也不能胡游乱逛,又不能附体,所以要铺上“隐身草”让他暂时藏身。
在供桌上要放上供品食物、弓、箭、瓦、三个用面捏的小鸟、燃香烛及一盏小油灯(长明灯),供品食物是给勾魂使者黑白无常打尖用的和给逝者走在黄泉路上享用的,弓、箭、瓦、三个面小鸟的用处在发丧一段中另有叙述,灯是为逝者去阴曹地府路上照明用的。
在供桌底下放一个瓦盆,盆底居中钻孔,逝者有几个儿子就穿几个孔(或者男钻五孔,女钻七孔),称为“牢盆”,临发丧的时候由长子摔碎。另在牢盆内放一个小陶罐瓶子(蜜蜂罐子、倒头罐),逝者一咽气就装上煮熟的面条,瓶口用三张小烙馍覆在一起正好盖住,插筷子一双,名为“阴阳瓶”、“倒头面”,这是逝者在阳间的最后一顿饭。送盘缠的时候,将倒头面倒进“豁汤”的水桶里。
因为死人和活人不一样,活人用筷子进食很方便,而死人已脱离躯壳,只有灵魂飘游在冥界,不再能自如地使用筷子,所以,只有祭品的碗盆上面才竖插筷子,本地吃面条最忌讳筷子插在碗正中。尤为注意的是,派人购置牢盆、油灯、倒头罐时不能讲价格,卖主要多少钱,丧家就付多少钱。
9.启丧、封门、喜丧——亲人一旦逝世,要尽快请派几位在村上有威望、有能力的人担任大老执,丧葬之事由他料理,帮忙者由他分配指挥,大老执负责葬礼期间的各项具体大小事宜。再指定个账房先生,租借灵棚、圆桌子、板凳,买火纸、白麻布的事项,安排全村的妇女们帮忙做孝服,请人扎纸扎,找掌勺主厨的大师傅,买菜买酒水等。
俗语谓“孝子头,满街流。”此时重孝子请人操办丧事都要先给人磕头。被请的人到家后,全家人都要磕头,然后才能商量事情,主要是商定发丧的时间。
首先在大门外放一“纸胡同”,即一根玉米秸棒上部夹系着一摞火纸,火纸的张数与逝者年龄相同,其位置是男放左侧、女放右侧。若两位尚有一位健在,要用长裱寸纸条在两个门扇上一左一右对贴成“/ \\”形(逝者为男)或“\\ /”形(逝者为女),若两位均已去世,要贴成两个“×”形,俗称“封门”。
再在逝者停灵的堂屋当门前搭丧棚,上有起脊棚顶,棚与堂屋门之间挂一秫秸箔隔开。秫秸箔两边悬挂着用白纸黑字书写“慎终须尽三年孝,追远常怀一片心”等样式的对联,横批一般是“当大事”或“祭之以礼”。秫秸箔正前方放灵桌,以便放置灵位和祭品,两面围成墙形,晚辈亲属在两旁跪棚谢客。当今照相技术普及后,灵桌上又放逝者放大照片。
子孙满堂、寿终正寝的,民间称作“喜丧”。是否动乐,视情而定,如是喜丧,便要花钱请喇叭乐手和戏班子,所奏曲目多为《四平调》、《到春来》等。如果同时一地有两户办丧事,又相隔不远,两个喇叭班子便比着吹、比着唱,总想比对方演奏得好。
10.破孝——老人去世后,直系亲属要立即换穿孝褂子,主要参加丧礼的人,均需按亲疏远近分送相应的孝服,本地俗称“撕孝帽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大户人家,按全额分给,如服齐缞的,必须按齐缞用布分给所有服齐缞的人。但农村平民百姓没有这种能力,只给至亲如闺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侄子等分孝服,其他人只给一顶“孝帽”,这就是“撕孝帽子”的由来。
披麻戴孝的孝褂子必须按约定俗成的规矩穿戴,如果穿戴错了,会遭到邻居百世的强烈指责,甚至会引发矛盾纠纷。
逝者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头戴口袋式束顶孝帽,用白绳系住;帽侧用线钉着一撮棉花,男左女右,俗称“棉花羽”,意思是堵耳眼,不闻他事,专心守丧;脑后垂有约1.5米的孝布,俗称“孝袜子”;身穿孝袍子,即掩襟白色大褂,长及膝下;腰束孝绳,左侧有一茼绳吊着拖到地上,谓之“拦腰绳”,俗称“搭拉绳”;脚穿孝鞋,即穿全白素鞋或用白布把脚包起来,用苘绳在脚腕处系住。
孙子辈的男性戴个白孝帽子,重孙辈的男性在白孝帽子顶角上再钉两块红布条,玄孙辈的男性帽角红绿布条都钉;女性晚辈则统一用一块白布包头,俗谓“孝手巾”。逝者亲侄儿的孝褂子钉蓝色带子,逝者亲外孙的孝褂子钉黄色带子,逝者亲孙子的孝褂子钉红色带子。
11.守灵——自亲人去世后,重孝子(包括孝女、孝媳)不能自由出入家门,所有外事活动必须停止。孝子在灵床的东面守灵,长子居首位,其余依次;儿媳、女儿在灵床的西边守灵,长儿媳居首位,其余依次,女儿再次;侄儿、孙子辈的要在灵棚下跪棚。守丧期间,孝子须日夜守护,不得离开老人的遗体;孝子须双膝跪地,地上铺些许麦草,不得坐板凳,只能席地坐卧;孝子不沐浴、不洗脸、洗脚,不更换衣服,连吃饭都不能泡汤,传说是免得逝者在黄泉路上要趟水。
孝子和参与丧事的男性本家晚辈每人要手执鲜柳树枝砍的孝棍(哀杖),孝棍也称哭丧棒,就是黑白无常手中拿的那个。孝子的比众人的大许多,一般如手臂粗细,有的地方甚至孝子的孝棍粗如大腿根,众人的一般大拇指粗细,三四十公分长。拄孝棍的寓意是丧属悲痛难以承受,借此支撑身体。在孝棍身上沿逆时针方向斜缠裹着指魂纸,逝者下葬后孝棍都排插在坟头的前面。
12.出殃——古人认为,生人具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后,魂魄随之消散。其中七魄被称为“殃”,又称“煞气”。七魄先后离开人体的过程,被称为“出殃”,也叫“回煞”或“回殃”。
“殃”有颜色,离开人体时有高度,也有方向,一般人对此是不得而知的。这需要阴阳先生来推算,推算的结果与逝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死因、禁忌等一齐写在一张黄裱纸上,这就是“殃榜”。
殃榜是整个丧葬活动的核心所在,不仅决定着逝者何时入殓、几时出殡等一系列活动;还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前途与子孙的兴盛隆替。如若生者在某个环节上与阴阳生所批示的殃榜相违背,就有可能面临着“重丧”的危险。
根据阴阳先生推定“出殃”时间、来客开吊、出殡埋葬、“过七”、百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的具体日子,并把这些日辰用白纸开列出来,贴在墙上,丧祭仪礼按此如期进行。人死后什么时间“出殃”,是根据逝者咽气的时辰推定的,只要看逝者的手形便知。人刚死手形就是他死的时间,男看左手,女看右手,口诀曰:
子午卯酉掐中指,寅申巳亥掌直舒;
丑未辰戌紧握拳,察看之时要仔细。
按照这个口诀,死在什么时间就知道了,再批出“出殃”的时辰和“出殃”的方位,口诀是:
批殃之法何须难,月将加到死时间。
男落辰位女戌地,落到某日某时某方出。
据说阎王爷把要逝者的灵魂用麻绳或铁链绑锁,指派小鬼押上回家谢灶。这是逝者的灵魂最后一次返家“告别”,因而“殃”就是鬼。据说“殃”十分厉害,人碰见人死,兽碰见兽亡,碰到树上枝枯叶焦,谁碰上谁就要“遭殃”。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麻烦或者灾祸,称为“遭殃”。
“出殃”的时候,丧家要根据殃榜上所开出的日子、时辰,把逝者临终时的卧室布置起来,通常是把逝者的被褥铺好,衣服打开,放在床头。打一盆洗脸水,放上毛巾、肥皂。小桌上摆上点心、茶水,烟具等。如果逝者是女性,还要摆上梳头匣子和梳妆品。根据推算出来的“出殃”方向,还要把窗户撕开一个洞,好让“殃”从这里出去。有的还在桌上摆一碟没有馅的扁食,说是让亡魂吃了觉得没有滋味,一气之下就跑走了,这样“殃”可以出快些。出殃的时候,家里人要出外躲避,不可冲撞。
13.报丧(送信)——具体事宜商定后,大老执要安排专人分四路向亲友送信或报丧,即向亲友报柬,报丧者到别人家不能进门。送信或报柬的范围大小由事主定,主要是通知亲友何时入殓或火化,何时举行祭祀大典和埋葬。
埋葬,边里俗称发丧,边外有寄埋和出殡两种形式。一般两位老人死亡一个,丧事办得简单一些,放的时间短一些,称之为寄埋;如果两位老人都已死亡,要大操大办,最低要停放一周以上,称之为出殡。
送信按寄埋或出殡的不同形式以及亲戚关系的远近分为送信(口头传达)、发柬两种形式,发柬一般为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大多在出殡时使用。柬,就是讣告,有严格的书写形式,与一般通知不同。旧时报丧的帖子较讲究,封面上注明“××先生台启”、“挽联幔幛,概不领用” 等字样,二、三页书写正文(即讣告上的内容),第四页写一个“讣”字。
逝者如是母亲,孝子应首先到外祖父家报丧,其治丧事宜须由外祖父、舅舅或舅家的表兄弟认可后,才能办理,并向其他亲友报丧。若逝者为青壮年女子,其夫必须亲自去岳父家报丧,此俗称为“跪门”。
14.讣闻(写法)——人死后,其家属主丧人要用文字讣告给众亲友周知,讣告上要写明亡人逝世的时间及开吊祭葬的日期。在旧社会讣告的写法如下(竖排、自右向左、自上向下):
“讣闻
不孝男XXX等罪孽深重,弗自殒灭,祸延显考X府君讳XX(女性则写:显妣X府X孺人)。显考(妣)生于XX年XX月XX日,不幸于XX年XX月XX日因积劳成疾,在本宅寿终正寝,享年X十又X岁。不孝男XX等叩地呼天,悲痛欲绝,亲视含殓,停柩在堂,尊礼成服,承严(慈)命(若父母俱丧,则写奉XX命,XX为有威望长辈。)兹定于X月X日开奠,X月X日X时扶灵柩安葬X处哀此讣闻。
孤(哀)子XXX泣血稽首
(如父母双亡则称“孤哀子”,如父亡母在,则称“孤子”,如母亡父在,则称“哀子”。即无父曰孤,无母曰哀。)
齐衰期服孙XXX泣血稽首(次重孝服称为齐衰,孙子辈)
齐衰五月曾孙XXX泣泪稽首 (曾孙)
小功服侄XXX拭泪稽首 (旁系近亲属质)
麻服侄孙XXX拭泪稽首 (旁系近亲属孙)
族繁不载”
“五服”的一种形式是指代五辈人,“五服之内为亲”,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出五服之人可以通婚。
15.奔丧——凡逝者临终时,未能守护送终的女儿、儿媳、孙女或者比较亲近的女性晚辈得到报丧的凶信后,要立刻来奔丧吊唁,奔丧临近村子时需且哭且步行,以避不孝之嫌,俗称“奔丧”、“哭道”。也有说奔丧是为逝者招魂引路的,据说人死后魂飞无依,只得在周围附近飘荡,甚至会迷失方向,此时有人啼哭,能唤醒飞魂,随从哭声直扑灵堂,归守尸身。
16.大殓(成殓、垫背钱、衾单、开光)——实行火化前,苏北地区都是用木棺埋葬逝者,实行火化后内用骨灰盒、外套石棺或木棺埋葬逝者。无论哪一种,都要让逝者入殓,就是将尸体移至棺材内,一般在逝者死亡后的第二天下午晚饭前入殓,俗称“成殓”,未婚年轻逝者和夭亡者一般当天成殓。逝者成殓前,要通知亲友观殓,如果逝者为男性,重点是请逝者姥娘家人观殓;如果逝者是女性,则要请逝者娘家人观殓,此程序不可或缺。
入殓时,先用衩子象征性地在棺底漏点草木灰,草木灰又称为“青龙”,此举有辟邪之意;再覆上一层白纸盖住;将一根苘条在棺底拆妆成数股作摇钱树状,并在苘与苘的交叉处垫九枚铜钱(或用七枚铜钱摆成北斗七星状),放头下一枚、两肩下各一枚、腰下一枚、两胯下各一枚、臀下一枚、两脚下各一枚,曰“垫背钱”。
大殓中的铺与盖一律称“衾单”,不能叫“被子”,因为“被”与“背”同音,俗话说“背兴”就是不幸。铺的时候同时念三遍铺材歌:“头顶金,脚蹬银,子孙后代出贵人。”贵族用九铺九盖,次之七铺七盖、五铺五盖,平民用三铺三盖已经是不错了。讲究的最后一层是铺黄盖白,谓之铺金盖银,认为这样逝者到阴间就有福可享了。
长子捧着逝者头部,俗称“捧头”,实际上是架住肩部,次子抱腰,三子抱腿(无次子、三子,由长孙、次孙代之),近亲提千金带(亡人衾褥下的白布带)和垫褥四角,在棺材两头分置“元宝枕”,供逝者搁头和脚。尸体入棺,按规矩是先入脚,后入头,表示立进,而非躺着进去。应将手脚理顺、头扶正,眼皮瞑合,整理好衣服,请观殓的客人观殓,主要看安放得是否妥帖。大家无异议后,取出逝者口中的硬币(噙口钱)放在头部一侧。
接下来的开光仪式,由亡人长子进行。用碗盛净水,以新棉球蘸水擦拭逝者双目,好让亡人瞑目,也有人认为这样做,逝者下辈子才不会瞎眼。开光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并念念有词:“净净眼,眼观六路;净净耳,耳听八方;净净口,越吃越有。”或者念净面歌:“浇花浇根,留子留孙,吃三分,留三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有时是大老执说一句,孝子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还有的念开光词:“开眼光,看四方;开耳光,听八方;开鼻光,闻花香;开口光,吃牛羊;开心光,亮堂堂;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天堂。”用白纸糊一个纸锣,名曰“罩尸锣”,孝子要拿着罩尸锣放在逝者脸上晃一下,随即用手捅穿,意为将亡者的魂罩住,不会成为孤魂野鬼。擦完的棉球孝子要扔在背后,不得回头看,擦拭完后把碗倒扣在棺前的地上,逝者生前用过的一双筷子摆在碗上呈八字状,出丧的时候由大老执用刀背劈断,先劈筷子后劈碗,意味着给逝者带到阴间去使用。
开光的时候孝子也不能哭,怕泪水滴到尸身上,引起走尸、僵尸。尸身放好后,要将逝者常用的东西或喜欢的物品放入棺内,作为殉葬物,金银财宝也包括在内,意思是亡人忙碌了一辈子,不能空着手走。此时,在场的亲属要往棺内探视,与逝者做最后的诀别
施行火化以后,一般是在逝者死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在火化之前行开光净面礼。然后由亲人把尸身抬上灵车去火化场火化,火化后骨灰装入骨灰盒。另外,再买一个石棺,把骨灰盒放入石棺中。火化回家后再举行成殓仪式,等待安葬。
17.合棺——安葬前,棺材停厝在堂,棺盖不能钉死,以备亲人最后与逝者遗体告别;也有的因亲人远离家乡,待等远方亲人回来一睹遗容;有些死因不明者,开始也不封棺,等验尸或问题处理后,再行合棺。
合棺又称“铆钉”、“煞扣”、“钉棺”,即将棺盖盖上。安排就绪,方可盖棺,俗叫“合龙口”。将七个七寸铁钉按照前(左)三、后(右)四的顺序扎到棺材盖上,俗语说:“宁隔千里远,不隔一层板”,一旦合了就再不能揭开。钉“主钉”时,男丧由重孝子的亲叔或叔兄弟等五服以内的至亲来执斧楔“寿钉”,女丧要请重孝子的舅舅或舅家的表兄弟来执斧楔“寿钉”。
此时,舅舅或舅家的表兄弟可借此来训斥那些不孝顺的儿孙、子媳们,同时提一些难题,孝子必须应允,否则不予楔钉。这时,只有请族中有威望的长者出面说情,孝子磕头谢罪,舅舅或舅家的表兄弟才答应楔钉。合棺要念钉棺歌:“孝子灵前跪,莫要动哭声。举起鲁班爷,亡人来躲钉。”辞灵钉棺时,亲属们要哭喊着亲人的名或称呼,叫他(她)来躲钉。
18.祭品(三鲜供、糖人供、水果供或五鸡供)——亲友接到讣闻(穷人叫“报丧”,派人到亲友家口头通知某月某日烧纸吊丧)后,即准备吊丧奠礼。吊丧者与逝者关系好、血缘近的一般用三鲜供(猪头、鲤鱼、公鸡)、糖人供、水果供或五鸡供;亲友关系疏远的仅办四事祭盏(鞭炮、草纸、蜡烛、糖盏)、三事祭盏(少蜡烛)、四包白糖或只送一块铂(大德宝、小德宝或粗铂)而已,到期前往吊唁。
三牲在供桌上的排法为:猪头居中,鸡与鱼置於两旁。祭祀所供的鱼其头、尾及鳞鳃不可去除,完整的鱼表示全心全意,鸡要用活的红公鸡。
五鸡供就是五只鸡,讲究牌面的用五只大雄公鸡,一般的用五只蛋鸡。
水果供需准备西瓜、香蕉、葡萄、苹果、柑橘等五种水果,又叫“五果供”,一般选用节令水果。水果要用带皮整个的,一定要新鲜光亮,不可以用色泽差的、个头过小的和谐音寓意读起来不吉利的;西瓜、苹果、橘子等论个,葡萄论串,香蕉论束;小个的水果每样用五个,大个水果用“一串”、“一束”完整的就可以了。
糖人贡从题材上主要分为仙人、古代建筑、祭品、生活用具四大类,受古代丰县的道教思想影响严重。天师张道陵就是丰县人,说起来正一天师道的祖根就是丰县呢。主要作品有:“老寿星”、“天官”、“八仙”、“寿桃”、“三鲜”(猪、公鸡、鲤鱼)、“酒壶”、“酒杯”等,根据组合又分成32件套、24件套、6大件等。
24套件糖人贡包括“老寿星”1件、“天官”1件、“牌坊”1件、“宝塔”2件、“寿桃”2件、“石榴”2件、“狮子”2件、“八仙”各1件(计8件)、“酒壶”1件、“酒杯”4件;32件套糖人贡为在24套件的基础上再增加8件,即“香炉”1件、“蜡烛”2件、“盘龙柱”2件、“三鲜”一套(猪、公鸡、鲤鱼各一件);6大件为:“老寿星”或“王母娘娘”1件、大号“牌坊”1件、大号“宝塔”2件、大号“寿桃”2件。
19.烧纸(烧纸的传说)——本地丧祭烧的纸有两种:一种是叫“烧纸”,即六七寸左右的方块粗纸,烧前用阳间正在流通的真硬币或纸币在纸上拓一下,俗叫“打纸”,示意过版成“钱”,俗以为纸不用钱币拓,在阴间就不能当“钱”用;另一种叫“阴票”,过去是木版拓印的钞票状的“纸钱”,上有“天地银行”字样,面额仟、万、亿圆不等。烧这两种纸,都是为了给逝者送“钱”。
传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天下轰动,名利双收。蔡伦的嫂子见了眼红,逼使蔡伦的哥哥蔡莫学造纸,蔡莫未得要领就背着弟弟自己造起纸来,造出的纸又黑又粗,无人来买,堆积满屋。蔡伦的嫂子深感内疚,急火攻心突然死亡,蔡莫一气之下,就在妻子灵前烧起纸来,烧着烧着听见妻子在棺材里喊:“开门,开开门!”人们打开棺盖,蔡莫妻子坐了起来,嘴里还叨咕说:“阳间有钱通四海,阴间用纸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还肯放我回来。”
后来她逢人便说,我死了,小鬼把我送到阎王殿,阎王让我去受罪,在途中我丈夫烧了纸,送了钱,小鬼们就争抢起来,他们拿到了钱,就把我从地狱中放回来了。这样,蔡莫造的纸能在阴间当钱使的消息很快传开,原来堆积如山的纸就被抢购一空。蔡莫知道是妻子为了卖纸,特意装死,也没深怪于她。由此,丧家烧纸的习俗就流传下来,至今民间丧祭烧的还是较黑的粗糙纸,俗称“斗底纸”、“升底纸”。
20.祭奠(堂祭、棚祭和路祭)——祭奠又分为堂奠(祭)、棚奠(祭)和路奠(祭),称为“三奠”。
堂奠(祭):堂奠是逝者去世后至发丧的当天前,亲朋吊唁的一种形式,又称“吊唁”、“吊孝”。出嫁的女儿、重孝子的姥娘家、姑娘家等直系亲属必须在接信后立即前去吊唁,其间邻居、亲朋好友等也可前来吊唁。
此时吊唁不行大礼,男客站在灵棚内以手掩面哭叹几声,接着作揖磕一个头(如果是逝者长辈,不磕头),进丧屋安慰丧属、询问逝者逝前情况;女客则直接进丧屋掩面哭叹。
棚奠(祭):吊丧时,吊丧人要先到收吊礼的地方进行登记,在吊礼单上由登记人记下吊丧者的姓名、礼金数量、祭品名称等,然后由主持丧事的大老执安排。吊孝者如是亡者的长辈不用行礼与叩头,男性吊孝者按长幼辈依序进入灵棚,有几个不同的班辈,便排成几个横排。横排中,年岁大者在右,小者居左,不得混乱,由一位主祭人在前带领,行叩拜礼。
棚祭男以逝者的姥娘家人为主,女以逝者的娘家人为主。在这两家行大礼之前,吊孝者距丧家不远处应止步,待孝子、鼓乐前来接引供品,是为“恳供”,孝子由两人搀扶在来者前叩首,然后退步引供,直至丧棚。摆好贡品后待大老执吆唤:“请××庄×府贵客烧纸!”鸣炮奏乐,进行行大礼祭奠。
路奠(祭):路祭就十分简化了,等长子摔碎牢盆后,此时进行“路祭”,仍用旧礼并配以哀乐,一般都行三跪九叩,先由长子带全家家祭,再由有血缘关系和关系好的亲友分别行礼。
21.叩拜(行礼、三六九叩、二十四拜)——叩拜,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一种隆重的礼仪方式,只有在祭祀、拜奠、拜寿、拜年等场合使用,其他场合是不随便使用的。叩拜礼仪,叩,即是磕头;拜,即是作揖。叩拜礼仪主要是两个动作:揖礼和跪礼。
揖礼:称为作揖。行礼人站立,脚跟并拢呈外八字形,两臂自然下垂,目平视;行礼时,腰弯曲向前,双手手指微屈,二食指、大拇指节靠拢,从膝下前合拢提起,腰慢慢直立,双手随之慢举与双眉平;稍停,再慢慢下落至脐部,双手分开贴裤腿缝。如此反复,可行多次。
跪礼:俗称“磕头”。行礼人双腿弯曲,双膝着地(称为跪),腰挺直,目平视,双手自然下垂;磕头时,双手手指伸开相向执地,腰弯曲,头磕向地面。每磕完一个头,腰直起如开始状,如此反复多次。
磕头是“神三鬼四”,即是对神灵、对活人连磕三个头,对死人连磕四个头。根据磕头和作揖的次数,分为一揖一叩、三揖五叩、三揖(六)九叩、懒三揖(六)九叩、九揖九叩、九揖十八叩、八拜大礼、十拜大礼、二十四拜大礼等。
丰、沛县对叩拜礼有规定,娘家侄、外甥、闺女婿等血脉至亲须行二十四拜大礼,其它直系晚辈行三揖(六)九叩礼,关系平常的行三揖(六)九叩,关系较远的行懒三揖(六)九叩。拜仁兄弟时须行八拜大礼;仁兄弟的祖父母、父母过寿或者去世,必须行二十四拜大礼。
一揖一叩:先作揖,接着顺势再磕一个头。过年的时候,拜年用此礼。
三揖(六)九叩:磕完一个头后,每次都站起来作揖后再跪下磕下一个,连续磕四个头;磕完四个,站起来向前走至供桌右前方跪下来敬香,敬好香不起身再磕一个;然后再起身回到原位,磕完一个头后,每次都站起来作揖后再跪下磕下一个,连续磕四个,总共是九个头。
懒三揖(六)九叩:磕完一个后不起身,跪直后直接再磕下一个,连续磕四个头;磕完四个,站起来向前走至供桌前作揖打躬敬香,敬完香作揖结束后不磕头;转身回到原位后,磕完一个后不起身,跪直后直接再磕下一个,连续磕四个。称为懒头。
二十四拜:二十四拜大致分为“剪子股”和“前七后八中九拜”两种,“剪子股”称为“懒二十四拜”;“前七后八中九拜”又称“文王二十四拜”,据说是周文王传下来的,是周礼,是正宗的大礼。这套礼仪短则十分钟,长则可以行一小时,一般是闺女婿和女方的娘家亲戚行此礼,也是祭祀、拜奠、拜寿的重头戏。
如果伴行礼的人群中有长辈,主行礼者须先转身向后面对众人弯腰作揖,然后转身面对供桌,大家一起作揖。伴行礼的人作揖后叩头跪直,主行礼者作揖后开始准备行礼。
最重要的是磕最后一个头的时候,要向后面的同伴打个招呼,大家一起磕头起身、行礼作揖。作揖后,大家以右手掩面嚎啕哭泣,哭喊着对逝者的称呼往自身的右前方走,进灵屋吊唁,至此礼成。
吊丧的人在行二十四拜的过程中,供桌两边会有“跪棚”的人陪祭,“跪棚”的人是逝者的侄子、孙子辈的男性亲属。从灵屋里吊唁结束出来后,行礼的人要在灵棚里再作一个揖(还有的是作一个罗圈揖),这是向大老执、供桌传香和跪棚等人的答谢礼,以示礼貌。这个揖,就是“最后一哆嗦”,连续作揖时,行礼者的手、脚、腿、胳膊、腰全身上下不停的在抖动,速度快了确实像人哆嗦的样子。
22.纸扎(种类、开光)——纸扎在民间的叫法不尽相同,比如糊纸、扎纸、罩子、扎纸活、扎作等等。纸扎的渊源是古代用于殉葬的俑人,古人奉逝者为神明,故称专门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为明器。早先的明器多取于陶、木、竹、瓦等材料,北宋后期,出现了以纸为原料的明器,到了明、清之后,那丧事中的纸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人们用竹篾、芦苇、高梁杆扎成各种人或马、器皿的骨架,然后糊以色纸,饰以剪纸,为逝者焚烧。颜色有单色的、衬色的、结合涂绘的。有闺女的,闺女负责逝者的纸扎,没有闺女的就是儿子承担。
纸扎主要有纸马(逝者为男)、纸牛(逝者为女)、纸轿、吱吱小(童男)、吱吱妮(童女)、骨灰罩子、摇钱树、丫鬟、仆人、房子等,现在也有了冰箱、电视、空调、饮水机、别墅、沙发啥的。人活着的时候想要得到的东西,都可以扎成纸物,如聚宝盆、金山、银山等等,旧时认为人死后进入冥国,和在阳间生活是一模一样的,这些纸扎都会用火焚化,给逝者带到“阴间”享用。
如果逝者是双日子去世或者双日子埋的,必须糊个小纸棺,埋人的时候一起埋掉,以避免丧事成双。
民间对纸扎丧葬品是有说道的,扎制什么样的物器都有其内涵,代表一定意义的。在农村,如果是男性老人去世,其家人则要为他扎一匹白马。这是因为在过去,平日里只有有钱人或者是当官的才能骑上高头大马,普通百姓生前不能骑白马,死后其家人为其送上一匹高头大马,在奔赴黄泉的路上不仅省了脚力还显得挺威风。
如果是女性老人去世,其家人一定要为她扎一头黄牛。一是因为在广大农村的妇女生前每天总要做饭、洗衣,经常和水打交道,难免浪费了很多水,死后怕受到惩罚,让老黄牛帮她承担些责罚,帮她多喝些浑水;二是因为妇女去世以后,在奔赴黄泉的路上需要有一头黄牛陪伴,遇到河水时,牛能驮着逝者过河。
在焚烧之前要给扎好的纸马(牛)、吱吱小、吱吱妮开光,要用右手食指点所开光的部位,念到哪,点到哪。因习惯和口音相传不同,字音在各个村庄略有差异,不过都是表达对逝者的祝愿和祈禳纸马(牛)能发挥功用,为逝者服务。
为纸马开光前先念咒语:
老马识途赴阴城,日月无光眼睛明。
跨过刀山越火海,真魂坐马喜盈盈。
为纸牛开光前先念咒语:
老牛老牛听我说,阴冥路上草不多。
消灾消业喝脏水,稳驮妇人过阴河。
为纸马(牛)开光时念咒语(往肛门里塞八个金元宝):
开眼光,明亮亮;开耳光,灵音长;
开鼻光,草木香;开口光,吃草粮;
开蹄光,登云光;开尾光,金银放。
为纸扎的吱吱小、吱吱妮开光念咒语(或者念给死人开光的那一套说辞):
童子随手真得用,牵着宝马(神牛)赴幽冥。
鬼魅魍魉都让路,亡灵安稳魂不惊。
23.扬幡——扬幡也称“打幡”,幡有大幡、引魂幡、五彩缨子幡等多种。
大幡:高约丈余,分竖大门外左右侧,从上到下,装饰有白绫、白布或白纸扎制的朵花,幡顶立一仙鹤,取“驾鹤仙游”之意。
引魂幡:白纸花穗,杆顶有飘带,飘带数目有讲究,双亡为四条,一存一亡为三条;此幡立于棺前,送盘缠和出殡时,由长子长孙打幡,棺材入土后,与哀杖同插坟前。
五彩缨子幡:分另有重孙、玄孙执掌,每人一杆,这类花幡往往制作得十分艳丽,以炫耀人丁兴旺。
24.送盘缠(豁汤)——“送盘缠”,边里称“送三”,边外称“送盘缠”。是给亡人送坐骑和赶路的盘缠的,祈愿亡人的灵魂顺利升天,遇到难题可以“花钱”打通关节,不会被恶鬼欺负。
送盘缠时要在路上进行豁汤仪式,豁汤也称“点汤”,要由两个人用粗擀面杖抬着水桶,桶里盛着水,将倒头面倒进水桶里。走一步,用勺子舀一下豁在地上,一直泼到送盘缠的十字路口。意为亡魂备足粮食,以利长途奔赴西天;同时,也以此贿赂路中的孤魂孽鬼。
丰县、边里送盘缠的时间约在送葬前一天傍晚,方向西南,用萝卜或土豆大概七公分一段、中间挖空,用棉花碾成灯芯倒进豆油制成五个灯;另在一个碗里倒上豆油,放好用黄纸叠的小纸钱,小纸钱的个数与逝者年龄相同,沿途放在萝卜灯上点着后断续地丢在路边,民间相传此是为为逝者通往西天大道的路上照明用。把逝者生前曾经穿过的一件衣服塞在纸轿内,送至村外十字路口,用水环泼周围,以示财不外溢。把灯分别摆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将碗扔在中间敲碎,牛(马)、轿、纸钱、衣物一起焚烧。焚烧完毕,众亲属哭着走回家中。
边外送盘缠的时间在天黑前,带上纸扎的牛(马)、轿,1990年后有纸扎的房子、轿车、电视机等生活用品,把逝者生前曾经穿过的一件衣服塞在纸轿内,向着西北方向(以村和家的位置往西北),每人手拿一束香,作为路引,送至村外一个十字路口焚化,在路上祷念叮嘱逝者“少走高山、多走平原”等,同时要求牛鬼蛇神一律让道等送行语。
25.定穴位(成茔)——过去封建迷信时代,有钱的人家要请风水先生根据八卦的来龙去脉、相生相克之理,参照八卦太极图、四面八方三十六方位,判断善恶吉凶,选择“风水”好的“山向”,勾画出墓址,俗叫“勾穴地”、“定穴位”。
“定穴位”还要兼顾后来子孙的穴位、夫妻并埋、儿子为父母“挂脚”等事宜,一定要再三校正,不可冲了别人的坟或者被别人的坟克了,即看墓葬方位时,同一方位角度上的直线上不能有两座坟墓。但是“隔路如隔山,隔沟如隔海”,只要在同一块平地内不冲克就无妨了。
如果葬于祖茔(俗叫“老林”),穴位就好定,因为原先都是测定好的,稍加校正即可,新林地就不同了。事前,要请风水先生前来察看,定好向口,或是东南向,或是西北向;然后,依所定方向在正面楔入三个木橛,标明棺材的走向;三个橛必须避开前后插上四面小红旗,旗上分别写着“白马、青龙、剑、香”(或写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意为四方鬼魂作邻居;然后再烧些纸,摆上香案,敬告祖先,祭奠天地,行成莹礼,本地把这种仪式简称“成茔”。
26.破土——埋葬老人的地方称为“林”,开挖墓坑称为“打坑”,打坑前先行祭祖礼。孝子一揖后跪于祖坟前上香、奠酒、焚纸,一揖四叩首。执事曰:“林堂阴宅肃静,今天是××府(太)君仙逝大祭,安葬于祖茔侧,归茔之前,先告礼知,共安九泉,敢告。”第一铣土必须由逝者的长子孙(逝者为男)或娘家的晚辈男亲属(逝者为女)来挖,称为“破土”。
丰县、边里破土,由逝者的长子用大红活公鸡先在墓穴上画个长方形坑样,烧香焚纸,再用针刺破鸡冠在坟地上划一个“十”字,然后挖第一铣土,此后由众人挖坑;边外先放炮,然后长子挖第一铣土,其它由众人完成。大红公鸡就是“破土鸡”,只能拿到集市上卖掉,丧家不可以吃,认为吃了不祥。
27.坟墓埋法(向口、打墓)——棺材的“向口”是埋葬中的一件大事,常言道:把爹娘送到南北坑里,就算当儿子的尽完了孝心。“南北坑”是指“坟墓坑”,“正南正北的墓坑”世上只有包公墓是的,也叫“子午向”。无论皇帝还是官民,棺材的摆放多少都要有点斜度,这种斜度叫“向口”。不论过去现在,一般埋葬方法“由南迤东”或“东南向口”的较多,叫“正向”;但为了“赶风”,也有“埋向南迤西”或“西南”的,叫“偏西”;还有极少数埋成“东北向”或“西北向”叫“倒向、寒向”等。主墓确定以后,子孙们入老茔都要照样子埋葬。
凡是老茔地,一定要按照老茔的“向口”,不论埋在老茔的左侧或右侧,新老坟的距离为五尺。向前错出的标准是:老棺头要搭在新棺材尾,这叫“首尾相连”;翁不见媳,雁行排列,闪开神路。只有祖坟可用夹棺葬(所谓夹棺葬,指一夫多妻者,男居中,妻居两边),其子孙只能用排棺葬(所谓排棺葬,指一夫多妻者,男居内,妻全居外),因为俗语谓:“夹棺葬,人不旺”。
一个墓坑的“夫妻坟”,若先死了一个,挖墓坑时,要见老棺材为准;下葬放新棺材时,两棺材头要齐;两棺的距离是:材头之间为一竖脚﹙三、四寸﹚,材尾之间为一横脚﹙七、八寸﹚;家族墓格局主要有大昭穆(携子抱孙)和小昭穆(偕妻抱子)两种形式。
本地“打墓”还有许多讲究:
一是“阴阳”先生定好的穴位、钉好的木橛、划好的开挖线,任何人不得移动或修改。
二是打墓时间的长短,以灵柩在家停放时间的长短来决定。自“吉日”破土动工后,每天有人挖土,但必须在下葬前一日下午完工,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如果灵柩停放时间短,很紧迫,那打墓人就得风雨不避,日夜去干,绝不能误了下葬时辰。
三是打墓人都是亲邻相帮,一般不雇用。
四是打墓人一日三餐,尽力款待。过去,每当吃饭孝子都要“以跪伴食,无命不起,直至食终”。如果时间紧迫,饭要送到墓地吃,送去的饭以食完不剩为好,万一剩了,就地掩埋,忌讳带回家中。现在,孝子“以跪伴食”的习俗已废止,但是,孝子必须每天去墓地给打墓的人敬烟倒茶,磕头示敬,吃饭时要给打墓人敬酒,这是绝不可少的礼仪。
28.发丧——《清.通礼》“役人举柩就载,设奠柩前,如祖奠礼,奉魂帛就灵车,置主椟于后,乃发引。”、“发引,曰,柩车启行也”。按《吾学录》:“挽柩车之索谓之引,古亦谓之拂,今以整匹的布为之,系于杠之两端,前属于,柩行,引布前导,故称‘发引’。”后来将棺灵置丧架上,上覆纸罩,横杠前后系有粗苘索,以代白布,重孝子牵引慢行,其余亲属也挽苘前进,又称“执拂”,俗称“发丧”。
发丧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三、四点钟,棺材安放到一架由十六人抬或八人抬的“仪杠”上,出丧前(把棺材抬出房门),逝者的儿媳、女儿等要在灵前烧化纸钱。边里重孝子、族家还要到灵棚下祭拜,然后恳(请的意思、边里叫恳)护丧(抬棺材)的客护丧(即把棺材抬到门外大路上);边外直接请帮忙的人出丧。
发丧要看日子,边里发丧有长三天、短三天之说。
长三天,即逝者从死亡当天起至发丧当天止,时间多于三天,为长三天。原因是男躲二、五、八,女躲三、六、九;意思是逝者若为男性,发丧的日子不能是农历初二、初五、初八或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八;若逝者为女性,则应避开含有三、六、九的日子,因为躲避这样的忌日,发丧日期可多一天,谓之长三天。
短三天,即从死亡当天算起,半天、一小时甚至一分钟也算一天,即不到三整天,谓之短三天。边外视寄埋和出殡两种形式,少的三天,多的十余天,但也要请人看吉日吉时。
29.重丧日(杨公忌、百事忌、月忌)——《阴宅秘旨》曰,“重丧有人死,双棺立堂前”。也就是说,人在“重丧日”那天死了,那么这死人的家人必在一年之内又死一个,此为“重丧”也。如果碰到了不利发丧的日子,就要用纸扎成一个小棺材一起发丧,用来禳解。
“重丧日”确定方法如下:
正庚连七甲,二辛八乙当,
五丁十一癸,四丙十壬方,
三九逢戊日,六腊己重丧。
也就是说,正月庚日、七月甲日、二月辛日、八月乙日、四月丙日、十月壬日、五月丁日、十一月癸日、三月戊日、九月戊日、六月己日、腊月己日都是“重丧日”。
下葬日期,单日死双日埋、双日死单日埋,有的是统一单日埋,这些都是按照农历来的,讲究‘丧不成双’,在“重丧日”出殡和下葬先人尸骨同样犯“重丧”。
杨公忌日:又称为“杨公十三忌”,世传为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所订定;还有人说“杨公忌日”是纪念宋代抗辽名将杨家将一家的,杨家将杨老令公一直打胜仗,可总有几天老打败仗,后来总结出杨公忌日不能打仗,传到民间,这几天不能办大事;
最接地气的传说是古时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13个儿子,而他的邻居却没有儿子。于是,他常常在邻居面前摆出志得意满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就咒他:“不要嚣张显摆!生老病死各自有命,谁知道你的儿子就会长命百岁呢?”杨公仰天大笑:“哈哈!我有十三个儿子呢!即使碰上三灾六祸我也不怕!就算老天妒忌我,一个月收去我一个儿子,也会留一个儿子为我送终的!”没想到,真是事有凑巧,有一年发生了瘟疫,刚好又凑巧这年有闰月,杨公的儿子得了疫病,第一个儿子就死于正月十三那天。紧接着,儿子一个个都死去了。到了年关十二月,杨公的十三个儿子全部死掉,只剩下他自己,晚景十分凄凉。人们都说,杨公的遭遇全部都是应在他自己说的大话上。
这十三个“忌日”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百事忌:
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间。
从古至今有文字,口口相传不等闲。
无事游宕之社稷,李颜入宅丧三郎。
初五犯着家长死,十四逢之身自当。
行船落水遭官事,皆因遇到二十三。
月忌:就是每个月中固定的禁忌日,即每个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日这三天。
30.摔牢盆——待棺材移至大路上后,棺前置“牢盆”,重孝子及近亲属手持哀杖跪于香案前,长子孙手持影魂幡,跪于父亲之后。大老执高喊“前后平起——”,众人抬起棺材,牢盆由长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如果长子已先去世,则由长孙摔,俗谓“小儿不赶长子孙”。因谁摔牢盆便意味着谁最有继承权,故本地乡民十分看重此仪式,如不合乎规矩风俗,这个牢盆是难摔的。
如果牢盆摔不碎,就意味着逝者带不去,在阴间要受穷挨饿的。牢盆摔得越碎,乡民就认为越吉利,第一次摔不碎,万不能抬起来再摔第二次,要由大老执用脚踩碎。如果趁无人注意时捡拾碎片渣子垫在自家的床脚,这是大吉大利的事情。
事先要把牢盆放在一块横砖上面,为何要用砖呢?据说可以避邪镇宅。把砖捡回来,放在大门影壁前,任何邪魔外祟不敢侵入。如果是年高、福寿双全的老人正常死亡,捡回摔盆用的砖,称为“借寿砖”,意为借用逝者的福寿。还有的说,用这块砖给小男孩压书,孩子将来一定是“一品文章锦绣成”,可望“三元及第”。若给女孩压活(刺绣、衣服、鞋帽之类的手工活),定会心灵手巧。
摔牢盆的传说有三:
1.人生在世,谁能无过,亏心的事一定是有的,别人不知道,那阎王爷可最清楚,死后到阴间要受酷刑。儿孙为了给老人赎罪,便置盆为牢,事先囚禁,多送纸钱酒菜,等盆碎开,阎王一看,牢已蹲过了,又有诸多钱财酒菜享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逝者免了酷刑和牢狱之苦。
2.人生在世,谁能不困扰于名缰利索,长此以往,便作茧自缚,画地为牢,所以活人皆被囚于牢狱之中。只有在死后,儿孙为其置一瓦盆,征象其人生之牢,名之曰:牢盆。于是在逝者入土为安之时,由其长子把这牢狱之盆摔得粉碎,以求得逝者灵魂彻底解放!
3.据说阴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逝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丧家儿要准备有眼儿瓦盆,有眼儿的瓦盆可将迷魂汤漏掉,打碎瓦盆以免逝者误饮。
等长子摔碎牢盆后,大佬执高喊“前后平落——”,棺材原地落下,重摆香案,开始路祭。往奔赴墓地的路上,长子长孙应在棺前打幡带路,男性亲属在棺材前开道;棺材后紧跟女儿、儿媳、侄媳等女性亲属,众丧属随着喇叭声恸哭。抬棺材的仪杠在路上是不允许着地的,俗认为着地不吉,同时孝子频频回跪朝棺材磕头,感谢大家帮忙。
31.布棺(摆走向、刷五谷杂粮)——至坟地,按之前测定的方向置棺于土圹内。如夫妻一方先去世,还要在两个棺材间用木棍搭起一座小桥,谓之“仙人桥”,寓意着夫妻阴间相会之意。如果娶了两个妻子,两妻均去世,则葬棺的顺序按“排棺葬”,嫡妻在前,庶妻在后,统一葬在男性的右侧;或者按“夹棺葬”,就是男性葬在中间,妻子分葬在两侧。排棺葬也有不按先后顺序或按先后顺序在棺材放置时前一点、后一点的情况;夹棺葬一般先结婚的在左侧,后结婚的在右侧。
棺材入坑后,要摆正,调好走向。逝者为男,要先请逝者的姥娘家人察看;逝者为女,要先请逝者的娘家人察看。如有不满,再行调整,随后孝子再察看并认可。没有异议后,将“蜂蜜罐子”放在棺材前挖的小洞里,长子(或长儿媳)把事先准备好的炒熟的五谷杂粮倾倒在棺材板上,用簸箕放棺材尾接着,大声哭喊:“爹(娘),您老人家留余粮!”然后用“刷帚”从棺材前头往后一扫,棺材上剩余少数,大量的五谷均被”刷帚”扫落在簸箕里。无论多少,只能刷一次,要干净利落,不可犹豫缓慢。
这样的葬仪其中隐藏妙义:“五谷”者取其音乃“无故”,“刷帚”者“刷富”,刷的越多,意味着逝者遗留给子孙的福泽越多。五谷杂粮还有辟邪的寓意,埋物镇压祟气。扫下的五谷杂粮拿回到家后,做饼子给逝者的长子吃,表达了乡亲祈愿亲人灵魂保佑后代的愿望。
32.祭典——布棺完毕,边里、丰县有祭典的风俗,族家、姥娘家人等逐一祭典。如果立碑,这时还要祭碑。祭毕,众人准备封土。丰县、边里不用大红公鸡;边外则用一只大红公鸡,铲去头,让鸡血围坟坑洒三圈。接着大老执将一领用铁锨铲破四个角的苇席盖在棺材上,在棺材盖上正中位置放上三个生面捏成的小鸟,小鸟上覆小瓦,小瓦上写着“敕令斩鬼”连体字样,“令”上面的“人”拉长左边画七个圈、右边画八个圈。逝者是男,从瓦背的小头往大头写;女的则相反。小瓦上边压弓、箭,射逝者的脚的方向,庇佑护卫逝者平安。弓身由柳木、苹果枝等柔韧的枝条制成;弓弦则是苘绳编绕;箭身由杨树枝等直条子修成,粗如筷子;箭头由高粱杆子制成,箭身插在箭头里。
33.封坟(糖扁食、送面灯)——封坟不准挖新土,如是新林地,妇女不能进去,只能在大路旁等候。逝者的长子先铲第一锨土埋葬,接着逝者的姥娘家人(逝者为男)或逝者的娘家人(逝者为女)铲第二锨土埋葬,然后众人帮忙,即为封坟,坟为圆形。
堆好以后,要在坟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埋上预先在家煮熟的糖扁食(饺子)。大糖扁食有手掌大,有几个儿包几个,分给一个儿吃一个;再按照逝者的岁数包小糖扁食,有一节手指头大小,逝者多大岁数就包多少个。小糖扁食埋的歌诀云:“前七后八,胳肢窝夹仨”,也是埋在四方。余下的则有早早在一旁等候的小孩争着分食,民间讲吃了这个糖扁食,牙不疼痛。
殡葬毕,从林地回去后,三日后圆坟,三十五日烧五七纸,一百天烧百日纸。每逢周年祭日要备好祭品去墓地祭奠哀悼,一直持续三年。以后就顺着平常的节日烧纸纪念。春季是清明节(寒食节),夏季是七月十五(中元节),秋季是十月初一(寒衣节),冬季是正月初一(春节),这四个日子也叫做“四大鬼节”。
丰县、边里当天晚上有送面灯的风俗,即用面捏成小碗状,上锅蒸熟。内放豆油,用棉花做成捻子,浸于油中,点燃后由长子送到坟上,放下不准回头,直接回家。
34.圆坟——圆坟,是一种祭奠形式,在葬后三日内举行。家属都要到坟前行圆坟礼,为坟培土,还要烧纸钱、上供品,并由逝者孙子、孙女(童男童女)绕坟正转三圈,反转三圈,谓之“开门”。人们认为开门后便可以和逝者交流感情、叙述衷肠,逝者也可接到晚辈们的祭奠和送去的金钱、食物等,在阴间生活富足,不愁钱花。
边里、丰县圆坟,逝者的家人、族家、姥娘家人、女儿、女婿都到坟地,在坟前摆上供品,痛哭一番,用擀面杖将坟整圆,越圆越好;边外圆坟,只有家人到坟地,也只须焚烧纸钱,将坟整圆即可。此后三年不可动坟头,怕犯重丧。
所谓的祭品也因人而异,像瓜果、饺子、包子、馒头、点心之类常见的食物是有的。不管亡者会不会喝酒,总要摆上一壶酒,摆上酒杯,斟满,洒祭一番。会抽烟的亡者,自然还要供上一包烟卷。有其他特别食品爱好的,也要记着供上。然后,还要在坟前烧化一些阴币纸钱,一边烧,一边介绍仍活在阳世上的家人情况怎么样。
35.出殡(请灵)——出殡是指对逝者夫妇甚至及其上代、上几代共同进行的祭奠仪式,比一般的丧葬活动更加隆重。丧葬与祭奠伴生的活动,这一出殡形式被称为热丧;而仅仅对已去世的先祖们进行的怀念性祭奠活动,则被称为冷丧,其较之热丧更不多见。
夫妇二人如有一人已死亡,出殡的前一日应对先逝者举行请灵仪式,搭设灵棚,安设灵位。孝子用手扶着纸扎的小房屋,房屋里正当中贴着死人牌位,到坟头上烧纸祭奠圆诣,然后抬着纸扎屋子围着坟头正转三圈、反转三圈,并念“点香神知,闻香神现,请神入位,回家受奠,敢告”等语圆诣,谓之“上灵”。
行礼毕返家,即将逝者之灵请回家,先逝者便与后逝者在家共席享祭。祭拜者需从新近死亡的灵位开始拜起,谓之先拜“热丧”,然后逐一拜祭,这也是丧家孝子贤孙们对先逝父或母的一种纪念方式。出殡发丧的时候,再一起抬送到坟地,抬着纸扎屋子围着坟头反转三圈、正转三圈,抖抖屋子,谓之“送灵”,然后把屋子随着纸扎焚化。
36.特殊丧葬——沛县阎集一带,只要是阎尔梅(古古)的后代,坟墓都筑成方形,与周围的坟墓截然不同,十分显眼。阎尔梅(1603—1662),字用卿,号古古,因耳朵大长且白,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明崇祯三年(1630)举人,反清义士,失败无望后隐居乡野。
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尊汉制依明俗,死后坟墓要筑成方坟(准确的说是覆斗坟,像从前盛粮食的量斗翻过来),表示活着不降清,死了也不顺从。如果在丰、沛一带见到了方坟,即为阎氏尔梅一族。
在丰、沛县地区,姓朱的、姓程的、姓曹的不摔牢盆。据老人讲, “朱”和“猪”同音, “程”和“盛”同音, “曹”和“槽”同音,摔破了没有碗盛饭了。姓“阎”的也不摔牢盆,因为阎尔梅的典故。明朝皇帝姓朱,怎么能把前明皇帝的盆摔破!就从他那留下规矩,姓阎的死后不摔牢盆,阎尔梅的子孙都遵守遗训。
婴儿夭折,称之为”殇了”,俗以为是催索前辈旧帐的“讨债鬼”。以谷草裹尸,于夜间抛至乱尸岗或荒郊野外,踅身疾走,须绕道辗转回家。少亡,也无停尸丧葬之仪,于午后由叔伯埋葬于林地角落,亦无棺木;成人后未婚而亡年青者,有棺木。中年人死亡,上有尊亲,丧事从简,停于偏房,仅送信不发帖,三日便葬。旧时,也有侯尊亲故后合并发丧者,谓之“发老丧带少丧”。
作奸犯科,死于非命者,俗以为耻,无葬礼,不吊唁祭奠。族人拒之入林,多葬于荒郊。
丰县回民的丧葬习俗与汉民不同,回民丧葬,棺材无底,逝者脱去衣服,送入清真寺公用的“金匣”内,用白布盖在死人身上,再用双幅白布裹好,用三根白布带子捆起来,然后放入棺材内,用土作枕头。葬时,家家户户送葬致哀,阿訇口念“可兰经”,追悼逝者入土,坟筑方形,葬后归来不回头。
“鲁班尺”在古建筑中的魅力,令人为古贤的天才智慧叹为观止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地理风水之学,须有一个精确的罗经和鲁班尺。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工匠家,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中国流传着不少鲁班对建筑及木工等行业贡献的传说,许多被认为是他设计的工具及建造法则一直沿用至今,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木钻、推刨、曲尺、墨斗等,据传都是鲁班在实践中得到启发而不断研究发明的。《墨子.天志上》说:“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规矩即圆规及曲尺,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和长短甚至平衡线。
古时候当木匠在制作门窗家具和神案的时候,所使用的一种长一尺四寸四分的尺子上不仅有尺寸,还标明有趋吉避凶的文字寓意,后人称其为“鲁班尺”又叫“文公尺”。有故事传说:“鲁班和文公都是有名的能工巧匠,但鲁班总是技高一筹,令文公非常嫉妒。一次,两人奉命各自率众修建宫殿。文公趁人不注意,将鲁班用来丈量长度的尺子锯短,一尺半变成一尺四寸一分。当鲁班的徒弟们用这把尺子将木料裁切完毕之后,才发现长度不对。时间紧迫,材料用尽,鲁班急中生智,把不足的长度用石墩代替,结果更加坚固、美观。国王十分满意。当人问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时,鲁班笑答,全靠文公送的尺子啊!从此文公心服口服,这把尺子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后来鲁班尺中又融合了“丁兰尺”和寸、厘米,作为度量、矫正的工具。由于其融入了特殊的风水文化、建筑文化功能,千百年来在各方面建造中被广泛应用。如人们建造庙宇、祠堂、屋舍和制作家具等等方面,从整体到每一个部位的高低、宽窄、长短,都用此尺度量一下,在保证协调美观的前提下,又要求得与吉利尺寸相和合的平安吉祥寓意,在欣赏和享受新建造物的同时、心理上也得到极大慰藉!我们可以从现存的无论是皇庭官府、还是富宅民院或城池桥梁等等看到,那一座座美观至极的古建筑、有些甚至是我们现代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建筑技能,真的是不得不为先人们的聪明智慧而叹为观止!
一、鲁班尺长度的规格标准
古人使用的鲁班尺和时下流行的鲁班尺是否相同?众说风云。因为真正古代流传下来的鲁班尺实物很难见到,目前民间流行的主要是融入到现代钢卷尺里面的“鲁班尺”,其长度有几种规格,一种是42.9厘米、另一种是50.4厘米,现在也开始有46.08厘米规格长度的鲁班尺出现,那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回答是:目前所流行的42.9厘米和50.4厘米规格长度的“鲁班尺”还查找不到相关数据来源依据,而46.08厘米的“鲁班尺”规格长度的数据来源依据却相对比较充分:
一是按上海古籍出版社罗哲文主编文物教材《中国古代建筑》解析:明尺为32厘米,有说鲁班尺为木径尺一尺四寸一,合45.12厘米;清尺为31厘米,传为一尺四寸四,合44.64厘米;清代北京一尺为32厘米与明尺规格相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把鲁班尺长46厘米,因为属于“官方”收藏,所以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应该是与古籍所记载的鲁班尺长度相近。
二是据王效青主编的《中国古建术语词典》解释:鲁班尺也称班尺、门尺、门光尺、八字尺,尺长1.44营造尺,由八个字语即“财、病、离、义、官、劫、害、本”组成,每一字语用尺范围为0.18营造尺;天一阁所藏明代《鲁般营造正式》记:“鲁般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分八字,即财、病、离、义、官、劫、害、本”;《鲁班经》记载:“鲁班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间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内有:财、病、离、义、官、劫、害、吉也。凡人造门,用以尺法也”。
三是原北京故宫博物院修缮处工程师赵崇茂老先生手中的鲁班尺,尺长一尺四寸四分=460.8mm,即46.08厘米。
综合来看,以一尺四寸四分规格为一鲁班尺、以32厘米规格为一标准尺,依据相对最为充分。以此计算可得:32厘米×1.44尺=46.08厘米,其计算结果与原北京故宫博物院修缮处工程师赵崇茂老先生手中的鲁班尺长460.8 mm =46.08cm完全相同;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鲁班尺46厘米的长度基本相近,因为古代的计量器具规格不是十分精准,可能会有微量误差,这完全能够理解。所以,鲁班尺的规格长度为46.08厘米是相对有理有据的 ,应该是与古代鲁班尺规格标准最为相近的。
总之,一鲁班尺的规格长度究竟是现在公制的多少厘米,如今终归还没有权威定论。小编以为,鲁班尺融入了特殊的风水文化、建筑文化功能,千百年来民间在各方面建造中被广泛应用,都是在保证协调美观的前提下,又求得与吉利尺寸相和合的平安吉祥寓意,至于一鲁班尺的规格长度究竟是现在公制的多少厘米,在还没有权威考证定论之前,没有太多必要去过多纠结这些,只要我们在欣赏和享受新建造物的同时、心理上也得到了慰藉就顺遂了!
二、鲁班尺在古代建筑和民间造屋中的运用
清代所编《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所收《阳宅十书》“论开门修造”,以古人的风水观,讲建筑物门户沟通天地造化的奇功,即所谓“通气”:明《阳宅十书》鲁班尺“非止量门可用,一切床房器物俱当用此,一寸一分,均有关系”。其意“门光尺”不仅用于门户,房屋窗户家具的尺度裁定均可使用。
《阳宅十书》云:“夫人生于大地,此身全在气中,所谓分明人在气中游若是也,惟是居房屋中气,因隔别所通气,只此门户耳,门户通气之处,和气则致祥,乖气至此则致戾,乃造化一定之理,故古之先贤制造门尺,立定吉方,慎选月日,以门之所关最大故耳”。这段话,体现了古代风水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视门户为住宅的咽喉,在“天人合一”的心理背景下,把住宅的出入门户喻为“和气、乖气”和“致祥、致戾”的意蕴。成为当时建房造门安门时举足轻重的大事。在古人看来,门户得体,顺应天地造化,不悖自然规律,住宅才能与人们的生息相和谐。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就开列出一百二十四种按鲁班尺裁定的尺寸,分为添财门三十一个,义顺门三十一个,官禄门三十三个,福德门二十九个。
就是说文公尺是用于神及活人居家、庙、佛俱等等尺寸的。
三、鲁班尺上面标注的含义
鲁班尺从上至下四行分别为:鲁班尺(量阳宅门窗家具之用)、丁兰尺(量阴宅和祖先牌位之用),后来人们又添加上了中国传统尺寸及公制厘米两项。鲁班尺或叫“文公尺、门光尺”,是专用于测量阳宅有关尺度的,上面的刻度标记有“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八个字,每字管四项、每项是一条寓意,如“登科、富贵、迎福、大吉”等等字样,建房屋或测量其它阳宅物体时,以红色吉祥的长度单位为大吉大利,反之黑色的则为凶;“丁兰尺”是专用于测量阴宅有关尺度的,分别标有“丁、害、旺、苦、义、官、死、兴、失、财”十个字,每字分别管四项、每项是一条寓意,如“财德、论事、无嗣、灾至、口舌”等等字样,建造阴宅时要避开不吉的长度,同样以红色为吉、黑色为凶。
“文公尺、门光尺”是测量阳宅之物所用,如量“门”的宽度和高度,量的是门扇本身、不包括门框。古时做八字门的时候,八个字里面只有尺寸为“财、义”二字可以随意用在“门”的宽度和高度上,其余六个字的尺寸只能用在“门”的宽度上。
四、在没有鲁班尺的情况下,可以结合鲁班尺的长度来进行换算
鲁班尺46.08厘米的长度换算:
因为鲁班尺不是十进制,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大都是42.9厘米或者46.08厘米为一鲁班尺的钢卷尺,而且大都是5米的长度,如果所测量的长度超过5米以上、再用钢卷尺连续测量的话,弄不好可能会出现大的误差,所以,先测量好总尺寸之后再进行换算,就会万无一失了。在没有鲁班尺的情况下,先测量好尺寸之后再进行换算,同样也方便准确。
1. 用46.08÷8=5.76厘米,即“财、病、离、义、官、劫、害、本”这八个字每一个字的范围为5.76厘米;
2. 用5.76÷4=1.44厘米,即为八个字下面的每一个字的范围为1.44厘米。
3.公式: 所量长度÷46.08=余数×46.08=查看数÷1.44=得数÷4=吉凶【8×4=从32中查具体吉凶位】
例如: 用钢卷尺量得窗口长度为2.66米、高度为1.82米,想知道吉凶?
长度吉凶: 266÷46.08=0.7726×46.08=35.601÷1.44=24.72÷4=6.18,查排序为“7害灾位”凶;应该缩小5.76+0.72=6.48厘米到29.12-23.36之内的“5官4位”则为吉。
高度吉凶: 182÷46.08=0.9497×46.08=43.76÷1.44=30.39÷4=7.6查排序即可知为“8本财位”为吉。
答: 此窗口留在长266-6.84=259厘米-254厘米之内的“5官4位”则为吉;高度保留在182-187之间为吉,高度再缩小则为凶。
丁兰尺39厘米的长度换算:
曹植《灵芝篇》曰:“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qióng],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相传丁兰是汉代的一个孝顺儿子,年少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长大成人之后擅长木雕,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就用木头雕刻了他母亲的像,刻得非常的形象。就是说,丁兰尺是专用于测量阴宅有关尺度的,如测量坟墓建筑、祠堂家庙及祭拜祖先用具等等。“丁兰尺”的长度为一尺二寸八分,一丁兰尺约合38.78厘米,上面分别标有“丁、害、旺、苦、义、官、死、兴、失、财”十个字,每个字分别管四项、每项是一条寓意等等字样,建造阴宅时要避开不吉的长度,同样以红色为吉、黑色为凶。
因为丁兰尺不是十进制,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大都是39厘米为一丁兰尺的钢卷尺,而且大都是5米的长度,如果所因为丁兰尺不是十进制,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大都是39厘米为一丁兰尺的钢卷尺,而且大都是5米的长度,如果所测量的长度超过5米以上、再用钢卷尺连续测量的话,弄不好可能会出现大的误差,所以,先测量好尺寸之后再进行换算,就会万无一失了。在没有丁兰尺的情况下,先测量好尺寸之后再进行换算,同样也方便准确。长度超过5米以上、再用钢卷尺连续测量的话,弄不好可能会出现大的误差,所以,先测量好尺寸之后再进行换算,就会万无一失了。在没有丁兰尺的情况下,先测量好尺寸之后再进行换算,同样也方便准确。
公式: 所量长度÷39=余数×39=查看数÷0.975【39/40】=得数÷4=吉凶【10×4=从40中查具体吉凶位】
2021.4.24老梁
目前流行的42.9厘米规格长度的钢卷尺“鲁班尺”(5米)
从上:第1行为市制尺寸、第2行为门公尺、第3行为丁兰尺、最下行为公制厘米
【附件】鲁班尺八个字及四小字分别代表的吉凶含义是:
1、财:吉,指钱财、才能。
A、财德:指在财、德善、功德方面有表现。
B、宝库:比喻可得或储藏珍贵物品。
C、六合:合和美满。六合为天地四方。
D、迎福:迎接福。福为幸福、利益。
2、病:凶,指伤灾病患及不利等。
A、退财:损财、破财之意。
B、公事:多指因公家的事如贪污受贿及案件官司等。
C、牢执:指牢狱之灾。
D、孤寡:指有孤独寡居的行为。
3、离:凶,指六亲离散分开。
A、长库:古有监狱之说。
B、劫财:破耗及耗损财。
C、官鬼:指有官煞引起之事。
D、失脱:物品失落、人离散之意。
4、义:吉,指符合正义及道德规范,或有募捐行善等行为。
A、添丁:古时生男孩叫添丁。
B、益利:增加了财资利禄。
C、贵子:日后能显贵的子嗣。
D、大吉:吉祥吉利。
5、官:吉,指有官运。
A、顺科:顺利通过考试而获中。
B、横财:意外之财。
C、进益:收益进益。
D、富贵:有财有势。
6、劫:凶,意指遭抢夺、胁迫。
A、死别:即永别。
B、退口:指有孝服之事。
C、离乡:背井离乡。
D、财失:财物损失或丢失。
7、害:凶,祸患之意。
A、灾至:灾殃祸患到。
B、死绝:死得干干净净。
C、病临:疾病来临。
D、口舌:争执争吵。
8、本:吉,事物的本位或本体。
A、财至:即财到。
B、登科:考试被录取。
C、进宝:招财进宝。
D、兴旺:兴盛旺盛。
【附件】丁兰尺10个字及四小字分别代表的吉凶含义是:
1.丁:福星 、及第 、财旺 、登科。
2.害:口舌 、病临 、死绝 、灾至。
3.旺:天德 、喜事 、进宝 、纳福。
4.苦:失脱 、官鬼 、劫财 、无嗣。
5.义:大吉 、财旺 、益利 、天库。
6.官:富贵 、进宝 、横财 、顺科。
7.死:离乡 、死别 、退丁 、失财。
8.兴:登科 、贵子 、添丁 、兴旺。
9.失:孤寡 、牢执 、公事 、退财。
10.财:迎福 、六合 、进宝 、财德。
【附件】鲁班尺(文公尺)寓意口诀:
1.财字: 财字临门仔细详,外门招得外财良,若在中门常自有,积财须用大门当,中房若合安于上,银帛于箱与万箱,木所若能明此理,家中福禄自荣昌。(财帛荣昌)。
2.病字: 病字临门招疫病,外门神鬼入中庭,若在中门逢此字,灾须轻可免危声,更被外门相照对,一年两度送尸灵,于中若要无凶祸,厕上无疑是好亲。(灾病难免)。
3.离字: 离字临门事不祥,仔细排来在甚方,若在外门并中户,子南父北自分张,房门必主生离别,夫妇恩情两处忙,朝夕家中当作闹,栖惶无地祸谁当。(主人分张)。
4.义字: 义字临门孝顺生,一字中字最为真,若在都门招三妇,廊门淫妇恋花声,于中合字虽为吉,也有兴灾害及人,若是十分无灾害,只有厨门实可亲。(主产孝子)。
5.官字: 官字临门自要祥,莫教安在大门场,须防公事亲州府,富贵中庭房自昌,若要房门生贵子,其家必定出官郎,富贵人家有相压,庶人之屋实难量。(主生贵子)。
6.劫字: 劫字临门不足夸,家中日日事如麻,更有害门相照看,凶来迭迭害无差,儿孙行劫身遭害,作事因循劫害家,四恶四凶星不吉,偷人物件害其佗。(主祸妨麻)。
7.害字: 害字临门用细寻,外人多被外人临,若在门内多兴祸,家财必被贼来侵,儿孙行门是害字,作事须应破其家,良所若能明此理,管教宅主永兴隆。(主被盗侵)。
8.本字: 本字临门最是良,中宫内外一齐强,子孙夫妇皆富贵,年年月月在蛋桑,如有财门相照者,家道兴隆大吉昌,便有凶神在家位,也无灾害亦风光。(主旺家兴宗)。
相关问答
鲁班尺计算规律?一、请记住以下单位换算1鲁班尺=1.44营造尺(这是一种特殊长度单位!)1鲁班尺=1.368市尺;1鲁班尺=45.6厘米;[因1市尺=33.333厘米,则1.36...其实,这“鲁班尺...
你老家当地的婚丧有什么风俗?坐标冀南平原。先说喜事。首先是媒婆介绍两人认识,各自相中的话,先定亲,男方给女方10001,号称万里挑一。到了结婚年龄,会找风水先生根据两人的生辰八字挑...
潮连人有什么风俗? - 九月的留学日记 的回答 - 懂得1.诞生礼怀孕称“有喜”、“有身份”。旧俗孕妇在怀孕期有许多禁忌,如禁食虾、鹅、“番鸭”,忌婚礼,忌丧事,忌裁布缝衣,忌漂染,忌动土。婴儿出...
闽南地区的结婚风俗是怎么样的?闽南结婚风俗在闽南古老的婚俗是极为复杂的,那些不怕麻烦的婆婆媳妇们却乐此不彼。一个新媳妇要进门先要初看,三日之后双方家里没什么事发生,而且又都满意的...
84年属鼠的吉祥物是什么- 汇财吧专业问答[回答]一般本命年都不太好,今年是戊子年(鼠年),属鼠的朋友可以佩带玉器,并在卧室正北方放置吉祥物品。如果你家的附近有道观,可以去元辰殿求一张戊子星君...
装修工人戴孝礼,符合下列条件者,在起灵、下葬时需要进行躲避(戴孝者不忌):1,六冲:子午、卯酉、寅申、巳亥、辰戌、丑未。逝者的属相、去世的日支不...逝者的...
什么花代替男人 - O83LfZSPbFg 的回答 - 懂得闽南婚俗(一)汪汪娇前猪脚闽南人的婚俗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如在迎亲队伍中,红红的竹蓝中盛著粗大的猪脚格外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轿前猪脚...
如何用鲁班尺_住范儿家装官网我们公司是做家具的。所以我会经常用到鲁班尺的,大部分的情况下,一些不懂的客户,也就不会去关注这个,但是懂的人,一定要按吉数来做产品,现有的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