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历 禁忌 赵运涛:春节——历法与神秘“禁忌”的破解
赵运涛:春节——历法与神秘“禁忌”的破解
“春联”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古代过年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换“黄历”,“黄历”本是“皇历”?民间流传的“黄历”中,有很多迷信的“吉凶宜忌”,其背后的文化逻辑是什么?《红楼梦》中宝玉挨了贾政的打,贾母说他是星宿不利,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这体现的是“黄历”中哪种民间俗信?《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出发前,唐太宗命人给他选了一个吉日,即某日为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这又体现的是哪种民间俗信?“老皇历”是什么的代称?我们常用的干支纪年“丙戌年”“丁亥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算起的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腊祭说、巫术说、鬼节说,等等。春节期间的民俗事项经过千年的文化沉淀生成了许多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如年夜饭、拜年、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福”字、灯笼、爆竹,等等。我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贴“春联”了,“春联”起源于桃符,到了宋代,桃符逐渐由桃木板改为纸张,一般用吉祥的红色纸张。明代初年朱元璋大力提倡民间贴对联以迎春,因此称为春联。明末清初陈尚古《簪云楼杂说》曰:“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始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经过帝王的提倡,过年张贴春联的风气日盛,这一习俗与叫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清人绘《卖春联》。图上题写:“此中国卖春联之图,此系能写大字之人,年底无事,用桌一张,备下纸笔墨砚,沿街摆摊,书写对联卖之。”春联分上联和下联,一般上联以仄声字结尾,下联以平声字结尾。横批从左右哪边读起,哪边就贴上联。春联根据贴的位置,又有很多不同的叫法:贴在门楣的横木上的叫“横批”,贴在两边门框的叫“框对”,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的叫“门心”,贴在家具、影壁上的正方菱形的叫“斗斤”或“门叶”。此外还有一些“春条”,如“白虎大吉”贴在石头上,“井泉龙王”贴在水缸上,“树大根深”贴在树上,“五谷丰登”贴在粮仓上。其他的“春条”还有“春色满园”“抬头见喜”“出门见喜”,等等。清人绘《万国来朝图》局部。图中有门神与春联,满族人的春联是白色的,入关后,一般老百姓汉化,用红色的春联,但宫廷依然以白色为主。黄历中“吉凶宜忌”的来历
古人过年,实际在正月初一之前就开始了。每到年底,就会有各种充满年味的民俗活动,而其中千家万户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更换“黄历”。我们现在常提到的“黄历”,实际上在古代叫“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打倒了皇帝,才把“皇历”改写成“黄历”。虽破除了封建权威,但在民间,又与传说中的黄帝历混为一谈。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院决定中国实行阳历与去除了黄历中迷信成分的阴历并行的制度,按阴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阳历即公历下附星期,阴历即农历下附节气,这种“新旧二历并存”的日历一直影响到现在。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天文历法,因为它关系到农业生产。《尚书·尧典》记载尧即位后制定了新的历法,“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而后羿射日,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的说法,则是历法乱了的体现。古代新王朝建立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改“正朔”,“正”指正月,“朔”指初一,即确定哪个月为岁首,以表明自己得天时,是天命所归。据说夏代以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代以农历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代则以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楚帛书以及秦简《日书》为现今可见较早的历书,而汉代的《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它沿袭夏历,以正月为岁首,并且将中国独创的二十四节气分配于十二个月中。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或称夏历,就是以《太初历》为基础的。清代徐扬绘《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局部。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初一,观象台钦天监测到“日月同升,五星联珠”的天文异象,据说这是“海宇晏安,年谷顺成”的预兆。
在古代,历法就是统治秩序的象征,因而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不仅设置管理天文历法的机构,还不断组织学者对历法进行更为细致的完善,如唐代的《大衍历》、元代的《授时历》等。根据历法排列年、月、节气等,以供查考的工具书被称为历书。前一年年底,朝廷会选定一个日期,颁布下一年的历书。如清代,每年十月初一,朝廷就会向天下颁布次年的历书,用于指导百姓的生活。《燕京岁时记》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目前所见,唐代太和九年(835)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现了。因为历书是由朝廷颁布的,所以人们又将它称为“皇历”。朝廷的“皇历”不仅有这一年的历法,还有风水、禁忌等。先秦以来,择日与风水也是历法的一部分,不论祭祀、移徙、嫁娶、丧葬、出行、上官赴任、修造动土,乃至洗发、沐浴、裁衣,都要先择吉日而后行。王充《论衡·讥日篇》说:“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岁、月之传既用,日禁之书亦行。世俗之人,委心信之;辩论之士,亦不能定。是以世人举事,不考于心而合于日,不参于义而致于时。时日之书,众多非一。”在古代,有一段时间,干什么事都有专门的择日书,还没有和皇历混在一起。如专门讲祭祀吉凶的《祭历》,专门讲丧葬吉凶的《葬历》,专门讲洗澡吉凶的《沐书》,等等。随着皇历的流行,人们才逐渐在一本历书中将择吉日、易学、星相、阴阳五行等与历法结合起来。我们常见的黄历中的“吉凶宜忌”,其制定依据是什么呢?第一,根据五行、天干地支,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数术文化中最基本的符号,也是“择吉”的主要依据。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单对单,双对双,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每一天也对应着一个基本单位,如甲子日,后面就是乙丑日。此外,人们又将天干与五行对应,如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将地支与五行对应,如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五行又是相生相克的: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于是就又形成了天干与地支的相生相克。古人认为如果是“干生支日”,那么就是“上吉”,如庚子日,天干“庚”五行属于金,地支“子”属于水,金生水,这一天就是大吉;如果是“支生干日”,就是小吉;如果是“干克支日”,就是小凶;如果是“支克干日”,就是大凶。第二,根据二十八星宿来择吉。古人将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分成四方: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又将二十八星宿分为十四个吉星,十四个凶星。最初是根据天象位置,如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的时候,正好指在“角”星上,寅月就是正月,是干支历中的第一个月份。古代干支历法以甲子年为开头,六十年一轮回,所以“甲子年”的正月初一便为“角”星当值,那么,正月初二就是“亢”星当值,正月初三就是“氐”星当值,依此类推。古人发现,当危宿当值的时候,天灾人祸就特别多。就靠着这样的“大数据”总结,形成了星宿的吉、凶,也就形成了每日的吉、凶。清人绘《危日燕坚镡》。危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危宿,日是七曜之一,燕子是与星宿相配的二十八种动物之一。后来二十八星宿又逐渐神秘化,每个星宿成为了“神煞”,有了自己值班的日子。如果这一天恰好是某吉星神值班,那就是吉日了。《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宝玉挨了贾政的打,贾母说“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这正是把宝玉挨打与星宿吉凶联系了起来。第三,以“建除十二值”作为吉凶的依据,这也是最常见的判定“宜忌”的依据。古人定了十二个字,轮流值日,周而复始,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淮南子·天文训》说每年从立春后第一个寅日起为“建”日,后面就是“除”日,依此类推,循环往复。每一日人们又不断加入一些认为吉凶的人事。如“建”日一般主吉,可以祭祀神灵。“除”日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大吉,故很少有不宜之事。“满”日,旧书云:此日只宜祭祀、祈愿,其他均不吉利,特别是赴官上任、婚姻嫁娶等不宜取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祖先已经是圆满之人,所以宜祭祀,而去求官或者结婚都得有空缺才行,这一天既然位置满了,就不容易成功。其他的字也都有其延展的意思,如“平”日,此日表示平平,对于老人来说平平安安就是福,对于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则未必是合乎心意的好日子;“定”日适合干能固定下来的事情,如定协议;“执”日则适合干执行力强的事情,如建房子、植树;“破”日不可以做任何事情;“危”日可以攻击盗贼;“成”日可以计划事项、办理大事情;“收”日可以买卖、娶妻;“开”日可以拜见上司;“闭”日可以开掘池塘,等等。古人就这样根据每天不同的字的意思,形成了今天干什么吉利,干什么不吉利的“宜忌”了。道教还有观星择日的依据,认为天上有九星:妖星、惑星、禾刀、煞贡、直星、卜木、角己、人专、立早。这九星也是有吉有凶,每日有一星值班,轮流反复。《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出发前,唐太宗就命人给他选了一个吉日,“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此外,人们某天干成了某事,于是就渐渐形成了某日适合干某事的惯例,这也是“宜忌”来源的一种。再有,原来专门研究某日适合干某事的书,以及民间的一些说法,也渐渐与天干地支形成的吉凶结合了起来,如民间流传的《彭祖百忌》就讲了一些日常禁忌,这也是黄历中“宜忌”的依据之一。因为各个地方制定吉凶宜忌的根据不同,也就出现了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说法。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都是封建迷信。到了后来,更是不良市场竞争下一些人的故弄玄虚罢了。皇历是百姓日用之物,市场需求极大,民间出现大量私自刻印的现象。为了市场销量,民间人士又在皇历中大量加入自己理解的民俗中的禁忌及趋吉避凶的相关规则和内容,并称其为“秘传”,或某某仙人、名师的嫡传,等等。这实际都是利用了民间业已形成的看日子出门的习惯。因皇历每年都不一样,一年一更新,如果拿着去年的皇历来查今年的历法,肯定不对,于是“老皇历”就成为因循守旧的代称。民国八年《营业写真·卖历本》,写有“历本也须改花样”等字样,体现的是人们对多种形式历本的审美追求。
如今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用挂历以及黄历的人越来越少了。过去在新年伊始时,几乎家家都会换上一本封面上印着财神的黄历,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现在在一些地区,如台湾、香港依旧有使用黄历的习惯。这些黄历,内容依旧很丰富,最基本的是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还包括二十四节气与星期,日常禁忌、诗词歌赋、风土人情、妙语箴言,等等。黄历中的内容虽然有的属于封建迷信,但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反映的则是中华民族的择吉文化。摈除其中的迷信因素,老黄历中又包含着很多艺术性的作品,因而至今在民间还活跃着收藏老黄历的活动。总之,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诸多的风俗习惯,除了我们熟悉的贴春联,换黄历也是节日标志性活动之一。但要说明的是,黄历中的干支纪年方式,如“丙戌年”“丁亥年”,实际都是从立春算起的,而非农历正月初一。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去年是狗年,今天正月初一了,农历新的一年开始了,但还没有立春,那就还是狗年,过了立春才是猪年,也就是说,如果恰好有人立春前出生了,那么他的属相就是狗,而非猪。当然,因为春节与立春时间相距很短,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选择属相。
摘自赵运涛著《符号里的中国》,中华书局2021年7月出版,有删节
教你看懂黄历,黄历宜忌全解析,引领现代生活新风尚
黄历(又称老黄历、农历或阴历)不仅是农民耕作、节令安排的指南,更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信仰与日常生活智慧。黄历中的“宜”与“忌”,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宇宙周期性的深刻认识,也指导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黄历宜忌概述
黄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其编制融合了天文、气象、物候及民间习俗等多方面的知识。黄历中的“宜”与“忌”,是基于五行学说、风水学以及民间传说而制定的,旨在指导人们选择吉日良时,以趋吉避凶,祈求生活顺遂、家庭和睦。这些宜忌事项涉及婚嫁、出行、建房、安葬、求医等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了古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与智慧。
二、黄历宜忌名词详解
1. 祭祀
解释:指祠堂之祭祀、即拜祭祖先或庙寺的祭拜、拜神明等事。古人认为,祭祀是表达对祖先及神明敬畏与感激之情的重要方式,也是祈求神明庇佑、家族兴旺的仪式。
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社会中,祭祀的形式与意义有所变化,但它仍然是传承家族文化、增强家族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同时,祭祀活动也提醒人们要感恩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2. 祈福
解释: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祈福活动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希望通过虔诚的祈祷,获得神明的庇佑与恩赐。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祈福活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寄托与情感表达。人们在遇到重大事件或困难时,往往会通过祈福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力量。
3. 求嗣
解释:指向神明祈求后嗣(子孙)之意。在古代社会,子孙繁衍被视为家族兴旺的重要标志,因此求嗣活动备受重视。
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求嗣活动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幸福、子孙满堂的美好愿景。
4. 开光
解释:神佛像塑成后、供奉上位之事。开光仪式旨在赋予神佛像以灵性,使其能够真正成为信徒们祈求庇佑的对象。
现代意义:开光仪式在现代社会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传承与宗教仪式的体现。它提醒人们要尊重宗教信仰,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敬畏。
5. 塑绘
解释:寺庙之绘尽或雕刻神像、画雕人像等。塑绘活动不仅是对宗教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信徒们表达对神明敬仰之情的重要方式。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塑绘活动不仅限于宗教场所,还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文化展示等领域。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审美水平。
6. 出行
解释:指外出旅行、观光游览。黄历中的“宜出行”通常基于天文、气象等因素的考量,选择吉日出行以求平安顺利。
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社会中,人们出行的方式与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选择吉日出行的习俗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同时,这也体现了人们对安全、顺利出行的美好祝愿。
7. 齐醮
解释:设醮建立道场祈拜、求平安等事。齐醮是一种集体性的宗教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的力量向神明祈求平安、健康等福祉。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齐醮活动虽然不如古代那般频繁与隆重,但它仍然是宗教团体、社区组织等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8. 纳采、结婚
解释:缔结婚姻的仪式、受授聘金。纳采是古代婚姻六礼中的第一步,表示男方正式向女方提亲;结婚则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仪式。
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社会中,婚姻的形式与程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纳采、结婚等习俗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念与行为。它们强调了婚姻的神圣性与责任感,提醒人们要珍惜缘分、经营好婚姻生活。
9. 裁衣、合帐
解释:裁衣指裁制新娘衣服或制作寿衣;合帐则指制作蚊帐之事。这两项活动在古代社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古人对细节的关注与生活的讲究。
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社会中,裁衣、合帐等具体活动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们所代表的注重生活品质、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与观念仍值得借鉴与传承。
10. 冠笄、成人礼
解释:“冠”指男、“笄”指女,举行男女成人的仪式称之为冠笄。冠笄是古代社会中的重要礼仪之一,标志着男女青年正式步入成人阶段。
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社会中,冠笄等具体形式已逐渐消失,但成人礼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仍然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保留与发展。它提醒人们要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与义务,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1. 移徙、入宅
解释:移徙指搬家迁移入住所(含非新宅)之意;入宅则指迁入新宅、举行新居落成典礼。这两项活动在古代社会与人们的居住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古人对家居环境的重视与讲究。
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居住条件与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移徙、入宅等习俗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决策与行为。它们强调了家居环境的舒适性与和谐性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12. 开市、立券交易
解释:开市指商店行号开张做生意;立券交易则指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事。这两项活动在古代社会与人们的经济活动紧密相连,体现了古人对商业活动的重视与规范。
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社会中,商业活动的形式与规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开市、立券交易等习俗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商业行为。它们强调了商业活动的诚信原则与规范操作对于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13. 求医、安床
解释:求医指求医治疗慢性痼疾或动手术;安床则指安置、移动、拆装睡床卧铺之意。这两项活动在古代社会与人们的健康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古人对身心健康的关注与重视。
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社会中,医疗条件与生活设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求医、安床等习俗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它们提醒人们要关注身心健康、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
三、黄历宜忌的现代应用与意义
黄历中的宜忌事项虽然源于古代社会的特定环境与观念,但它们所蕴含的智慧与道理却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适性。在现代社会中,黄历宜忌的应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宗教与迷信范畴,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生活指导与心理寄托的方式。通过了解黄历中的宜忌事项,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顺应时势变化,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与行为选择。同时,黄历宜忌也提醒人们要尊重传统、珍惜当下、展望未来,以和谐共生的理念引领现代生活的新风尚。
还想知道哪些?请在评论区告诉我。
相关问答
万年年上面宜昰诸事不宜忌无昰什么意思?自己选的日子,万历年上面是宜是诸事不宜忌无是什么意思?自己选的日子,万历年上面是宜是诸事不宜忌无是什么意思?
算的日子在 黄历 上忌嫁娶有没有关系?【婚礼纪】[回答]找人算的是好的!因为就算吉日也有不好的时辰,又不是一天都是吉时!所以不需要担心,你也说了,时辰是吉时就够了既然找人算,也是找觉得算的比较准的人...
【皇历里面“忌”栏中有时写“诸事不宜”是什么意思?】作业帮[回答]日历上的“诸事不宜”有几种情况:1、当日的地支与当年的地支相冲~叫“岁破”;2、当日的地支与当月的地支相冲~叫“月破”;3、24节气中的“四立”日~...
黄历 上的日值岁破大事不宜是什么意思_作业帮[最佳回答]何谓“日值岁破”比如,子年,太岁在子方,其岁破必在午方.用干支纪日,凡带地支为午之日,比如,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都叫“岁破日”.在此日,...
黄道满日,黄道除日,黄道吉日的区别?旧时以星象来推算吉凶,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个星宿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称为“黄道吉日”。泛指宜于办事的好日子。...
黄历 今日忌祭神,这个和拜佛拜菩萨冲突吗?是一回事儿吗?拜佛、菩萨没时间限制,任何一天都可以礼拜。不会与神冲突的。佛、菩萨早已出离六道了,神依然在六道中。拜佛、菩萨没时间限制,任何一天都可以礼拜。不会与神...
手机日历怎么看宜和忌?打开中华万年历,首页可以查当天看阳历农历以及老黄历信息。点击最右侧的工具功能。在这里可以查询星座、企业等,点击进入吉日查询。这里有所有类型的吉日查询,...
忌探病是什么意思?黄历上说忌探病是今天不宜探望病人。(黄历是一种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并附加大量以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的历书)我想现代医学上的传...
搬家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入宅搬家准备什么东西? - 红网问答很多人在搬家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或者看看黄历,看看哪天宜搬家。搬家除了看好日子之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这就称之为搬家风水。但是也...
黄历 中忌动土什么意思? - 懂得意思是不能动土开工,像建房子啊这些,需要破土的,就不能做忌动土,即红白喜事,盖房打墙,挖井掘坑等等的都不利。这个属于动土了,那你选一个不忌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