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锦绣发商贸有限公司

老黄历1978年 解读《风筝》:韩冰——“红色外衣”下潜伏最久的闲棋冷子(1)

发布时间:2024-11-24 11:11:32

解读《风筝》:韩冰——“红色外衣”下潜伏最久的闲棋冷子(1)

韩冰 ——戴笠在延安埋下的闲棋冷子

人物简历:

1931 年:作“冷子 ”混入我革命队伍。

1934 年:参加长征

1946 年:延安边保科长

1951 年:从北京调入山城公安局

1952 年:偶遇宫庶并故意被俘,又遭“反间计 ”陷害从此个人履历上被描“

1954 年:基于两岸关系紧张,再遭同党宫庶“反间计 ”陷害,被公安局甄别,同郑耀先一起被关进公安局看守所交代问题。

同年: 袁农为其写证明材料后重返公安局

1958 年:返回石口劳教农场改造

1965 年:因袁农重大绝密文件丢失,二人同时被审查并重回香橙镇改造

1966 年:文革期间无意中得到郑耀先是“风筝”的重要线索

1976 年间:在河南劳改工厂

1978 年:“平反”

1979 年:在“风筝”郑耀先面前饮酒自尽

前言

在[解读《风筝》(延安篇):运筹帷幄 谁与争锋之闲棋冷子 ]一文中提到了宫庶延娥 ,本篇开始解读“影子韩冰

韩冰是戴笠 安插在中共最深的闲棋冷子,戴笠是她的唯一单线。

戴笠设计的接头暗号大有端倪

戴笠 分别对郑耀先和宫庶下达了去延安和“影子 ”接头并取情报的任务。

同时他也分别和二人交代了接头暗号。

他问:先生是赣州人吗?

回答:不,我是江西于都人。

他说:于都,哦,我去过,那是12年前,我记得那里有家南屏茶叶铺,掌柜的姓马。

回答:恐怕那是老黄历了,如今的掌柜姓金,专售大红袍。

作为军统乃至当时被英美国家情报部门一致认可的戴笠,他在接头暗语上自然会下功夫。

☆暗语里面包含了哪些信息呢?

江西于都 12年前 掌柜的姓马

大红袍

※剧情时间是1946年3月 ,倒退12 年是1934年

后面的剧情有交代,韩冰1931 年打入我党而且参加过长征。

1934年10月17号,我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开始了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那么这个时间就是韩冰 打进我边保的时间。至于31-34 年之间她的活动轨迹是什么剧情没有交代。

掌柜的姓马

掌柜 为能称作老板

1938年军统、中统分家。由于戴笠资历浅,蒋介石任命他为副局长。军统局的普通特务只知道“戴老板”,慢慢的这个称呼被敌我双方叫起来。

而韩冰是戴笠亲派的高级特工,戴笠自然就是韩冰的“掌柜”。

老板姓马:戴笠 在抗战时期曾用过很多的化名 。其中一个名字叫马健行。

※ 专售大红袍

:专门,唯独,只,

她是戴笠的“专”;

红:红色,中共;

所以通过这个暗号,韩冰 就能确认和她接头的人一定是戴老板派来自家人

韩冰为什么不主动接头?

㈠ 判断敌友

☆陕甘宁边区新闻发布会

郑耀先 进入陕北就按照戴笠 指示别上了钢笔,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坐在第二排,韩冰 是否看到了呢?

在郑耀先举手示意提问时,有一个特写镜头打到他胸前的口袋上:

这个视角是从哪里投过来的?还有谁能注意呢?

从韩冰与郑耀先坐的位置和角度,包括郑耀先提问她是能看到这只曾经和戴老板约定的信物的。

☆郑耀先 一行三人要去延安的消息袁农已经发电报通知了延安,所以即使郑耀先化名金默然,韩冰也能确定他的真实身份,而且同时也知道了江心和宫庶。

★郑耀先在延安有一段时间,作为高级特工的韩冰为什么不主动和郑接头?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她?

① 73名军统潜伏人员刚刚被中共处理,她显然会更加小心谨慎

延安边保的保卫工作很过硬

剧情中,郑耀先到延安后被安排在西北旅社入住。

作为被袁农“ 钦点”山城军统来的“特殊”客人,从入住的当天开始,他们的衣食住行每天、甚至每时每刻有专人负责

郑耀先三人每天都在我边保人员的监视范围内。

不分昼夜!

江心 刺杀郑耀先的那晚,她无意中碰到了郑耀先放的脸盆,隔壁就是负责他们伙食的司务长。

你不知道的西北旅社

西北旅社 是“中社部”二室专门招待客人,是我党在延安的秘密部门。

“中社部”另一个任务就是负责中央机关的警卫工作。

室:前面文章曾说过,凡是标有“二”字头,按照国际军队编制惯例,都属于和情报相关的部门。

军统“鬼子六”大名鼎鼎,到了延安又怎能不被特别照顾 呢?!

关注度如此之高,韩冰又怎敢轻易接头?!

袁农 发给延安的电报让她有所顾忌

剧情中解放后有交代,郑耀先给北京总部写的匿名举报信让袁农再次想到了“风筝”,他对陈国华提起了这段往事:

“陆汉卿牺牲的时候,我曾经给延安发过电报,问过有关“风筝”的事情,可组织上没有回复。”

陈国华说当时延安也在找“风筝 ”。如此大的动作韩冰一定知道,而且剧情后面韩冰要给戴笠发出的电报内容就是关于“风筝”的。

戴笠和郑耀先交代过一句话:“如果影子他平安无事,就会主动来找你联系。”

㈡ 相逢对面不相识

剧中还有一个最好的接头机会——舞会

这是韩冰唯一一次和郑耀先独处的一段时间。

韩冰特意换了衣服走到郑耀先身边,但郑的第一句话却是:

郑:韩小姐谢谢你帮我播出寻人启事。

有找来的吗

有几个不过都不是金浩然

别着急,新华广播电台每天播出两次……

金先生,怎么不请我跳一曲吗?

接着,二人说了一堆双关语,但都没有主动说暗号。

(剧情中详细的台词在文章《戏里戏外话韩冰》中有解读,在此不在赘述)

回顾一下戴笠交代的话:

你进入陕甘宁供区以后就别上这支派克钢笔……

他问,先生是赣州人吗?

你回答说不,我是江西于都人。

为什么郑耀先不主动说出暗号?

郑耀先一直把钢笔别在上衣口袋里,在边保人员和韩冰的监视下,他也试图通过广播主动“ ”出自己“引出 ”“影子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披着“红色外衣”的韩冰 就是自己要找的“影子 ”!

被戴笠的话误导

一直以为“在延安的兄弟……

被韩冰的高大形象带偏

根据剧情,韩冰 是知道郑耀先和江心身份的,而郑耀先只有通过“影子 ”“兄弟 ”主动现身并且对上暗号才能确定对方身份。

但似乎在郑耀先的潜意识里,韩冰不该是“影子”。

郑耀先第一次亮相,看到他口袋里的钢笔,韩冰可以确定是戴老板派的人。

但舞会上郑耀先没有说第一句暗号,作为国民党高级特工的韩冰,即使看到了钢笔自然就没有下话了。

更令韩冰 谨慎的是共党高层“风筝”在军统!

她不知道这个“风筝”究竟掌握了多少秘密?这是她迟迟不能主动暴露的重要原因!

【未完待续】

一生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来源: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岳德福 王贞勤 安普忠

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有这样一位传奇英雄:他12岁入伍,16岁入党,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历经大小战斗78次,荣立一等战功。因病走下战场后,他毅然脱下戎装返乡务农,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种田”,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他就是“战场上冲锋在前,返乡后‘好好种田’”的抗战老兵邓斌。

一句承诺,一生坚守。几十年来,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还是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潮中,邓老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誓言。面对他人的质疑和不解,他总是无怨无悔地说:“我要用一生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从“小机灵鬼”到“小神枪手”

1931年,邓斌出生于定陶城西邓集村一个贫农家庭,5岁时母亲病亡,打小常住官庄姥姥家。

姥姥家是抗日堡垒户,经常住着抗日游击队员。看到邓斌虽然年幼,却非常勇敢、十分机灵,游击队员们都很喜欢他,经常给他讲些革命道理和战斗故事。

1944年1月的一天,邓斌突然失踪了!正当姥姥一家人心急如焚地寻找他时,游击队捎来信说:“邓斌已经参加了游击队!”原来,邓斌怕游击队嫌他年龄小,不要他,便一路偷偷地尾随着游击队员来到下一个活动区域。

抗战时期,邓斌参加了仿山截粮、定陶县城聚歼日伪军和收复菏泽等多场战斗,由于他胆大心细,每次都顺利完成任务。

1946年5月,时任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菏泽)政委兼地委书记的刘星看上了这个“小机灵鬼”,便把他调到身边任通信员兼警卫员。此间,邓斌苦练枪法,在部队举行的射击比赛中,3枪打灭3支燃着的香头,荣获第一名,自此有了“小神枪手”的美誉。

“定陶是我的家乡,我要为解放家乡出把力,让我去担任突击队长吧!”1947年1月,定陶攻坚战打响了,邓斌主动向刘星请战说。在率领突击队用炸药包爆破定陶城东门时,邓斌右腿被弹片擦伤,但他轻伤不下火线,指挥突击队胜利完成任务。当夜,我军就顺利拿下定陶城,邓斌荣立一等功。

1947年10月,刚满16周岁的邓斌被组织特批加入中国共产党。

淮海战役时,刘星已是二野十一纵队参谋长,邓斌则担任司令部警卫班长。在一次敌我混战中,他们同200多名敌人短兵相接,危急时刻,邓斌手持两把德国造20响驳壳枪,枪响人倒,弹无虚发,一连打死28名敌人,吓得后面的敌人不敢靠近。双方僵持大约45分钟后,我军大部队赶来,消灭了这股敌人。战后,邓斌荣立二等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邓斌被提拔为排长。1951年4月,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到朝鲜战场,在志愿军5分部负责枪弹和食品运输工作。当时,志愿军的车辆很少,运输大多靠马车,加上几乎每天都有敌机跟踪轰炸,战斗条件非常险恶,但邓斌和战友们一次次圆满完成了任务,为保证前线胜利作出了贡献。

从 “好好种田”到“救火队长”

1951年12月,邓斌在朝鲜战场上患上肺结核,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治疗,仍不见好转。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1953年6月,他自愿复员回乡。

邓斌是干部身份,本应享受转业安置,但他却说:“现在军队转业干部太多,我还有肺结核的毛病,安置的话会让地方政府为难。再说,国家百废待兴,举国上下有粮吃比什么都重要,我回家后要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于是,他在自己登记表上的“本人对今后工作意见”一栏中,郑重写下“好好种田”4个字。

邓斌一回乡,就被邓集公社委任为邓集村治保主任。当时,全村的耕地都是靠天吃饭的旱田,邓斌上任后主动请缨负责全村的农田水利建设。他带领民兵突击队,没日没夜地挖沟修渠,两年中开挖了14条沟渠,总长达4000多米,解决了全村2000多亩农田的水利灌溉难题,全村粮食总产很快翻了一番。

1956年,邓集公社马庄村的干部班子瘫痪了,公社派邓斌前去担任包村干部,不足一年,马庄村的面貌“起死回生”;1958年,公社抽调500人去支援枣庄地区组建钢铁厂,邓斌担任“带队总指挥”,钢铁厂步入正轨后,他谢绝了厂领导准备对他的重用,坚持率500乡亲回到原籍……那些年,邓斌就像“救火队长”那样,哪里有艰难险重任务,他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幸运的是,通过多方治疗,他的肺结核疾病也慢慢痊愈了。

改革开放后,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农业振兴和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乡党委的安排下,这位“救火队长”先后受命组建邓集公社窑厂、地毯厂。无论创建哪个企业,邓斌都不辱使命,每当企业步入正轨后,他就又被乡党委派到另一个战场。1990年初,年近六旬的邓斌再度受命“披挂出征”——筹建乡敬老院。直到2010年,79岁高龄的邓斌才从乡敬老院院长的岗位上退休,回家颐养天年。

“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法宝,就是甘于奉献!”很多人不明白,邓斌为何成为大家公认的“救火队长”,邓集村党支部书记、今年65岁的邓学科一语道破“天机”。用邓斌自己的话说就是:“咱是党员,一心为公,不贪不占,大伙儿自然就服气了。”

邓斌在马庄担任包村干部时,他把上级奖励他个人的一条被单捐给村里最穷的一个贫困户;在担任公社挖河清淤工地领队时,他裤角一挽,像年轻人一样下河铲泥;在担任敬老院院长时,为了给孤寡老人改善伙食,他常常把自家地里种的地瓜、南瓜等无偿拿给敬老院食堂……

从“我是党员”到“满院国防绿”

回乡几十年来,邓斌有很多次机会转为国家干部或事业单位职工,但他始终坚守诺言,在家种田。

新中国成立后,刘星曾任四川省副省长等职,得知邓斌回乡种田了,非常惋惜,多次写信给他,希望他能回到自己身边工作。邓斌每次都婉拒了老领导的好意,说家乡的父老乡亲更需要他,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一样可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1955年,定陶县委也一度想让他到县人武部任职,也被他婉拒了。后来,邓集公社(乡镇)党委的负责同志也数度想把他转为在编干部或职工,但每次都被他让给了别人。

2010年,近八旬高龄的邓斌从乡敬老院院长岗位上退休时,由于不是国家干部职工身份,只能享受每月100元的乡企退休人员待遇。但就这点退休金,后来也因政策变化被取消了。好在,他还可以享受到老年人定补和在乡老革命军人的优抚补助。

虽然收入不高,但邓老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是满意。他经常对老伴和子女们说:“国家对咱该照顾的都照顾了,谁也不准拿我过去的‘老黄历’对组织提任何要求!我是党员,政府和村里的工作,咱们一家啥时候都只能支持,不能添乱!”

邓集村前不久进行土地调整,邓老的3个重孙因出生时间没有赶上村里规定的分地时限,未能分到地。子孙们都牢记他的教诲,没有一个人去找去要。

邓老有7个子女,他不但经常教育子女要自立更生,多为国家作贡献,还鼓励儿孙们积极参军报国。1978年,长子邓鲁陶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次年就到边境参加了自卫反击战。得知这一消息,邓斌专门给儿子写信说:“我有5个儿子,别说我是党员,就是普通群众,为国家贡献一个也是应该的。”看完父亲的信,邓鲁陶决心要向父亲那样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今天,邓鲁陶也是一名退休老人了,对父亲40年前的这句话仍然记忆犹新。

后来,他的女婿王喜成、外甥刘勇、外甥媳马娟,孙子邓猛、邓占胜、邓胜龙也先后参军入伍,被邻居们亲切地称为“满院国防绿”。

2019年,邓老光荣地接到参加建国70周年阅兵典礼的邀请,但最终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但邓老却欣慰地说:“不能参加阅兵典礼,当然是我一生的遗憾!但作为一名老兵、一个共产党员,我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相关问答

面向未来,能源该如何发展?

本人所在高校与能源有直接关系,学校发展也直接受制于能源的发展,学校会经常探讨能源发展趋势,所以学校的教职工对能源发展多少都有了解。一说未来能源,很多...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