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锦绣发商贸有限公司

尚书八字 国学经典:《尚书》11句八字经典名言赏析

发布时间:2024-11-24 13:11:12

国学经典:《尚书》11句八字经典名言赏析

《尚书》,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书》或《书经》。“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原文】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赏析】以堆山为喻,告诫人们修养品德应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作为君王就要敬慎德行,只有为仁行善,以德化服人民,才能得到民心,只有勤奋为政,德行很盛,才能安定社会,巩固政权。做人也是如为学求道,修养道德就像堆山一样,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如果坚持不懈,永不止步就会终有成就。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原文】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赏析】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国治家的美德。古人以能否克勤克俭,是关系着国家强弱,存亡的大事,鼓励人们,竭尽职守,勤奋工作,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当然在现代文明的今天,物质极大丰富,人们不可能无视于生活的享受,但前提是不铺张浪费。

【原文】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赏析】古人用能看远才是明察秋毫,善听好话,才是耳朵灵敏作比喻,鼓励人们注重自身修养,永不懈怠。不论是治国,还是个人 都强调的是道德品质修养,要勤奋学习,诚心求道,时刻躬身自反,检讨自己言行,胸襟宽广,善于听取意见,不要时常享乐和懒惰,用诚信、仁厚的美德赢得事业的成功。

【原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释义】人心危险,道心衰微。只有用精纯和专一,才能真切地在内心里守住道心,区分开人心。

【赏析】人心指其发于形气者而言,道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人心易私难公,故危险;道心难明而易昧,故隐微。但是,人心和道心可以互相转化,只要人一心向善,追求美德,爱好义理,普通人之心可向最高的道心转变。但是若丧德失善,有道心之人也会变得和普通人一样,只有用精纯、专一和诚实,才能守住两者的界限,使自己永葆道心。

【原文】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赏析】这句话是尧帝对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评价。尧帝意欲选拔接班人,让大臣们推荐人选,当有人举荐共工时,尧帝发 表了如此意见,也说明尧帝审慎地选贤任能,重视德才兼备的 选拔人才态度。他的任人唯贤的思想品德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静言庸违,象恭滔天。”这句话为后人经常引用,以指那些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缺乏道德修养的人。

【原文】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出处】《尚书·虞书·尧典》

【释义】能够彰显(自己本来)崇高的品德,使同族人都能亲和团结。

【赏析】这是赞扬尧帝的话。说他能举用有崇高品德的人,使同族人都能亲和团结。“克明俊德”,这是过去较常引用的成语。

【原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出处】《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释义】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了,国家才会安宁。

【赏析】当时夏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贪于逸乐,不理政事,百姓背叛了他,他被羿所逐,不得返国。他的五个弟弟埋怨太康,述说其祖父大禹的训诫而作歌,名《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意思,是说人君应当固民以安国。反之,民不固,国将不安。【原文】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译文】用公正消灭私欲,人民就会信任归向执政者。

【赏析】《周官》是诰令,这句话就是《周官》中的一句,号召大小官员认真工作,谨慎发令,言出即行,周公心之公正除去私欲,位尊不当骄傲,禄厚不当奢侈,修养恭敬勤俭美德,不可行使诈伪,此赢得人民的信任。做到这些,人民才会心悦诚服。勉励官员兢兢业业,勤劳政事,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清白不污,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人。

【原文】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出处】《尚书·周书·泰誓下》

【释义】培植美好的德行,务求滋长;铲除邪恶,务求除根。

【赏析】在一个国家和社会群体中,“除恶务尽”,这虽是美好的目标,但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必然有善有恶,要从根本上全部除掉恶人,很难办到。但“除恶务本”,即逐渐削弱产生邪恶的根基,让邪恶势力不能形成大的气候,这一点只要努力,应该说是可以做到的。

【原文】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赏析】这句话是盘庚责备在位的官员,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傲慢无礼,贪图安逸,不愿奉献。用“网”“纲”作比喻,自己为“纲”,群臣是“网”,说明主次有序,强调不能目无君令,破坏规矩。以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喻,道出了主次秩序,有条不紊的深刻寓意。常用的“有条不紊”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原文】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释义】民怨的可怕不在大,也不在小。(如果认真对待,民怨虽大也不可怕;如果不认真对待,民怨虽小也是可怕的。)

【赏析】民众的思想是统治者决策的重要参考,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能及时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制定的政策能很好地反映百姓的想法。他既引导百姓又顺从百姓,不会也不愿跟老百姓对着干。政策失当,出现百姓的抱怨时,他能认真对待,仔细调查,适时做出调整,积极化解民众的怨声。而不擅长治理国家的人当政,则一意孤行、唯我独尊,对民众不闻不问,也不能了解民众的疾苦,不知道国计民生的艰难。这样的人治理国家,即使民众怨声载道,他也只知道闭门造车地制定或执行政策导致国家覆亡。

论八字印绶(二)

印格带食伤而发贵的八字,会有什么特点呢?

比如朱尚书命造:丙戌 戊戌 辛未 壬辰,此八字壬伤被戊印阻止,而不能克尽丙官。

再如临淮侯命造:乙亥 己卯 丁酉 壬寅,此八字己食受乙枭克制,而不能克尽壬官。

通常来讲,八字命局官用印化时则不宜见食伤克官,但若在食伤不能直接克官的情况时,也可以二格兼论,主命主发贵且富,且有技艺。

上述朱尚书的八字以年月则可论印赖官生格,以月时则可论用印喜食格。但临淮侯命就不行,因为己食先被乙枭夺尽,因此破了用印喜食格,应以官印格论,大运北方水地,官生印,发贵乃属必然。

年某命造:甲寅 己巳 辛亥 壬辰。此造巳官当令,月干透出己印,故格论印赖官生。日亥合年寅则不冲月巳,唯不利甲财克己印而破格。庚辛运克甲财则救格。午运化寅财,亦能救格。因此命主在庚午、辛运中无灾无难,高中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入未运后,亥未拱木,财星得力破了印星,命主沾上了毒品,先丟工作后坐牢,自此一蹶不振。

昌某命造:戊申 丙辰 辛酉 壬辰。此造以年月看构成印赖官生格,可惜时透壬伤,直接克破丙官,官印格破,而格变用印喜食。因此由官贵之命变成了以技艺谋生之命。事实上,命主高中毕业后学了开车,此后便一直以给企业开车为生。庚申运,壬水得长生,命主财运好转,每年挣钱几十万余。

郑燮(郑板桥)命造:癸酉 癸亥 乙未 丙子。此造以年月论印赖杀生格,以月时则论用印喜食格。二格皆为贵而带艺之命。可惜八字印重杀轻,贵气不足,但印重用食伤吐秀则格高,故能以技艺成名。印多则孤,因此命主3岁丧母。辛酉、庚申二运,虽然处官杀旺地,但因丙辛合水、申子合水,而印重之病未除,并且有损伤官吐秀,因此命主科场不举,困顿扬州,父亲与儿子也相继饿死。直到40岁入了未运,财官互生,伤官得地,吐秀有力,命主中举。44岁丙辰年又中进士。49岁壬戌年担任范县知县。几年后出任潍县知县。前后做了12年的七品芝麻官。命主官虽不贵,然其诗书画之艺高绝古今,独成一家,而为后世垂范,实为时也命也。

相关问答

八的文言文?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邹忌修八尺...

以三原县的古龙桥写一篇作文500字?

三原县分新老两城,县城不大,有清河穿流其中,河面古有木桥贯通南北二城,相传有年清河水涨,有龙闯桥下,桥甚危,一个名叫李靖的三原后生抽剑斩之,桥复安,故...史...

阴阳五行八卦算命

[回答]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的五种构成要素,被称为五行。很多人利用五行八卦等知识来进行算命,预测人的一生运势,这种五行八卦算命的方法一直流传至今。下面...

乃大是什么意思?

“受益惟谦,有容乃大”最早见之于明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袁可立在河南睢州自己“弗过堂”中所著的自勉联。二百年后又有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八字联:“...

请问要学习奇门遁甲和看四柱 八字 ,要看什么,谢谢?

自唐代《李虚中命书》以来,历经一千四百多年,关于四柱命理的书籍,在数量上虽然比不上易卜之类,但亦不在少数。现就对其中比较著名的典籍作一简评,让初学者得...

岱字五行属什么-ZOL问答

提起怎样看自己八字五行属什么,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怎么看自己是什么五行命?另外,还有人想问如何知道自己五行属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怎样判断自己五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贞观六年,太宗谓 尚书 左仆...

[最佳回答]小题1:B小题2:A小题3:C小题4:D小题5:(1)①如今崔、卢这类人,难道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吗?(3分。“属”“宁”各1分,大意1分。)②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

有容乃大出处原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苏轼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

容乃之大是什么意思?

有容乃大本意是:比喻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胸襟。是以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细流的无限容量来形容人的超常气度。有容乃大,源自《尚书》。《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

请问干支纪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

【问题分析】:干支纪法可以称得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也是最精密的历法。直到今天,它仍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指导作用。干支纪法不受朝代年号更迭的影...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