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锦绣发商贸有限公司

黄历吕 你知道“七十二候”吗?元代江西人编著中国候历通行本

发布时间:2024-11-24 08:11:28

你知道“七十二候”吗?元代江西人编著中国候历通行本

 “立春”已过,“雨水”到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季就正式来了。

  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时逢立春,开幕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令人震撼之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但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中国传统气象文化中同样蕴藏着大自然变化规律的“七十二候”: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这是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办法。

  江西元代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对“七十二候”贡献巨大,他编撰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简洁明了地界定了“二十四节气”与“候应”的规律,是一份能够让北方人和南方人都能理解遵用的“七十二候”通行本,对指导后世的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中国黄历(传统日历)编制的重要依据。

  “七十二候”的由来

  吴澄是江西抚州人,南宋灭亡后,隐居家乡,潜心著述,人称“草庐先生”。他的老师是著名理学家程若庸,程若庸的老师是双峰先生饶鲁,饶鲁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吴澄受程若庸“和会朱陆”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自己以折中朱陆为特色的“草庐学说”。

  在抚州崇仁,专门成立了吴澄、吴与弻思想研究会,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段文华认为,吴澄弘扬以“德”为本的思想,提倡以道德建设为根本,修身养性,尊“德”讲“德”,他的思想一直深远影响至今。

  “吴澄所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界定了‘二十四节气’与‘候应’的规律!”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王东林如是说。

  王东林进一步介绍,“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可看成是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长期观察自然以指导农事活动的记录,在先秦古籍《逸周书卷六·时训解》中已有完整记载。我国古代的物候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一季,四季一年;故一年分二十四气(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二十四节气),每季十八候,共七十二候。

  集解阐释“七十二候”

  根据王东林的研究,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前后分别为序言和附录,主体部分就是按二十四节气分成24个篇章,全文5800余字。

  “不过这要先从《月令》说起。《月令》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天文历法书,现存《礼记》中,也叫《礼记·月令》,共一卷,6300余字;分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孟夏之月、仲夏之月、季夏之月,年中祭祀,孟秋之月、仲秋之月、季秋之月,孟冬之月、仲冬之月、季冬之月,共13篇;记述朝廷按照每月时令安排的祭祀、礼仪、政务、法令和禁令。”王东林介绍。

  从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序言“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可以看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与《礼记·月令》有着密切的关联。王东林认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比《礼记·月令》要少500余字。从篇幅和内容可以看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不是对《礼记·月令》全部内容的集解,而是专门就“七十二候”所做的集解与阐释。

  有趣的“候应”表述

  细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发现,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比如立春节气,吴澄是这样表述的——“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立春节气的三候的天气气象——初候,东风吹起,冰雪解冻;二候,蛰伏土中的动物开始苏醒活动;三候,鱼儿从深水处向上游到冰层之下。”王东林介绍,每候相对应一个物候现象,叫“候应”,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的变化状况。比如植物的候应有某种特定植物的从萌芽到开花到结实等变化;动物类的候应有某种昆虫、水族或爬行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变化;气象的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变化。

  雨水作为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又有哪些有趣的候应呢?吴澄对该节气的三候表述是“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王东林解释:雨水节气的三候分别是——初候,水獭将捕到的鱼陈放在岸边,像祭祀一般;二候,鸿雁从南方飞来;三候,草木开始萌芽。

  再比如春分节气,也同样有三个候应——“元鸟至、雷乃发声、始电”。王东林解释,即燕子飞来了、打雷的声音出现了、下雨有闪电了。

  中国候历的通行版本

  王东林认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第一个贡献是匡正了宋代江西都昌经归先生陈澔、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汉代经学家郑玄等人的错误;同时博取诸家之说,并采访从事农牧有实践经验的劳动者,整理出一份能够让北方人和南方人都能理解遵用的“七十二候”通行本,对指导后世的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作用。相比于《礼记·月令》,吴澄的著述更精简,做了不少“去芜取精”的工作,更加贴近实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第二个贡献,是他进一步简洁明了界定了‘二十四节气’与‘候应’的规律,他以后世通行的二十四节气为经,将每个节气分三候。后来有人将他的写法分为‘初候’‘二候’和‘三候’,条理分明,易读易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集释,从训诂和义理方面给出了关键字词的说法。”王东林说。

  元代以后,可以说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几乎是中国候历书籍的通行版本,也是黄历编制的重要依据。

来源: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实习生林子雁 张文琪 文心怡 毛旭辉

编辑:范俊杰

审核:金路遥

中国文化中“黄道吉日”的由来及演变过程

中国民间在婚丧嫁娶、破土动工、开店、旅行等之前,有查《老皇历》挑选“黄道吉日”的习俗。那么,“黃道吉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黄道吉日”的由来

“黄道”是古代天文学术语。 古代天文学描述和确定恒星方位的坐标有两种:一种是赤道坐标,一种是黄道坐标。赤道是与地球每日旋转的轴心相垂直的天球上的大圆圈。黄道则是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阳一年内在恒星间所走的路径这一大圆圈。两个圆圈并不重合。

黄道两边的部分称为黄道带,将日、月及各种主要行星的行经路径都包括在其中。古人认为,太阳在天空上的位置变化,与黄道带上其它行星形成某种局面,会影响地球上的人。好的影响称为吉,坏的影响称为凶。当太阳在黄道某个位置上与行星形成吉的影响力时,就叫做黄道吉日。但当太阳与行星形成不好影响力时就称黑道凶日。

二、黄道、黑道的推算方法

黄道、黑道的推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十二地支配上十二天神,这样就成为:1.子日青龙吉,2.丑日明堂吉;3.寅日天刑;4.卯日朱雀;5.辰日金贵吉;6.巳日天德吉;7.午日自虎;8.未日玉堂吉;9.申日天牢;10.酉日玄武;11.戌日司命吉;12.亥日勾陈。凡遇上青龙、明堂、金贵、天德、玉堂、司命六神的就是黄道吉日,相反的就是黑道凶日。

另一种是依据十二个星轮流值日的十二值。这十二个星是: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凡与除、危、定、执、成、开6个字对应的日子,就是黄道吉日,凡与建、满、平、破、收、闭6个字对应的日子,就是黑道凶日。在十二值中有不同的规定:建日,诸事可为;除日,除旧迎新大吉;满日,祭祀吉,其它不吉;平日,万事大吉;定日,垒灶台、宴会、定协议大吉,不宜打官司、医疗;执日,建房、种植吉,搬家、旅行不吉;破日,万事不吉;危日,万事不利;成日,开业、结婚、上学、庆典吉,打官司不宜,拆除房屋等不吉;收日,收藏、垒灶台吉,不宜开业,举事不宜;开日,开业、结婚、垒灶吉,最忌安葬;闭日,万事皆凶。

依据这样的规则,一些日历将日期与十二地支、十二天神、十二值配合起来,这样方便查阅。这样的日历不仅只有《老黄历》,中国民间出现了很多这样查阅吉凶的书。如明代出现一本托名东晋许旌阳的《玉匣记》,除了记载一些神佛阎君的生辰日子,还有“合帐吉日”、“试衣吉日”等,以及对“洗头”、“出行”的各种忌日,又如某日不宜针灸,等等。此外,还有解决“面热”、“眼跳”、“耳热”、“耳鸣”、“釜鸣”、“火逸”、“犬嚎”等吉凶的解说。书中也有《治风牙方》、《治虫牙方》、《治火眼方》等医方,实际上成了一部民间日常生活指南性质的手册。占卜、占梦、挑选黄道吉日、神明祭祀等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

三、中国古代说的“吉日”,未必是“黄道”吉日

中国人很重视“吉日”,不管是在皇家事务、行军打还是在普通百姓生活中,挑选“吉日”都非常重要。不过,需要指明的是,中国古代说的“吉日”,很多时候未必是“黄道”吉日,中国早期的天文学以赤道为准。古代的中国人将赤道附近的天空,划分为12个部分,称十二星次。分别是星纪、娵觜、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中国早期天人合一的观念将天上的事情与地上的事情关联起来,发展出的占星术是以岁星十二次为依据的。如《左传》和《国语》中就把岁星十二次与当时十二国联系起来,某一星次中的天象变异便预示与它有关的那一个国家要发生重要的事情,如国家的灭亡、国君的死丧、年岁的灾歉等。

根据记载,中国古人的天文学都是以赤道为标准的。 如二十八宿的广度,《史记》、《左传》中都以赤道为准,到了《后汉书》才在各宿的广度后面,又增列黄道上相应的广度,以资对照。我国古代天文仪器中的浑仪,早期的只有赤道环,没有黄道环。东汉时才于赤道环的旁边加上黄道环,但不常设。隋代的时候,随着佛经的翻译,中国引入了西方的黄道十二宫体系。

黄道十二宫体系起源于古巴比伦,完成于希腊,之后由希腊传入印度,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黄道十二宫的名称与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类似,即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蝎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和双鱼宫。之后我国自著的书中谈占卜时也列举黄道十二宫名,如唐末五代杜光庭的《玉函经》,宋初曾公亮等编的《武经总要》等。所以说,十二星次最初是沿着赤道把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到了唐代才沿着黄道划分。就天文学来说,到了唐代,浑仪中的黄道环才和赤道环一样成为不可缺的部分。 不过,在明末西洋传教土将黄道十二宫与近代天文学联系起来再行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天文学中并不加以采用。

另外,中国人所判定的“吉日”,有时未必是根据岁星十二次或黄道星象系统而定的,而是根据卜筮而定的。《史记·龟策列传》中说:“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就是靠卜筮定下日子。在《礼记》中大量提到的“吉日”是卜筮定下的日子。如曾子曾问孔子:定下了娶亲的吉日,但是女子却死了,该怎么办?这里的吉日就应该是根据卜筮而定的。

四、“吉日”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

随着历史的发展,卜筮、十二星次、二十八宿、黄道、天干地支、五行相生相克等理论混合在一起形成很多不同的测算吉日的方法。“吉日”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有人就连房事都要考虑是否是吉日。

《聊斋志异·吕无病》中讲,孙麒夜读,来了个“微黑多麻”的女子吕无病。孙公子对深夜来访的丑女不感兴趣,但丑女几句话一说,骤然改变了孙麒以貌取人的态度,但仍嫌吕无病丑。吕无病说愿意为婢,侍奉他读书。孙麒推脱,说:“纳婢亦须吉日。”又试探吕无病,让她去书架取《通书》,看她是否有文化。《通书》是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的著作,里边有选吉日的论述。吕无病过去取下书翻了一下递给孙麒,笑着说:“今日河魁不曾在房。”孙麒心动,就把她留了下来。据《荆湖近事》,李戴仁性情迁腐,连跟妻子同房都得看黄历。一天晚上,年轻的妻子主动来找他,他说:“河魁在房,不宜行事。”把妻子气走了。吕无病用这个典故跟孙麒开玩笑,说明她知识丰富,也表明她对孙麒有自荐枕席之意。据星命学说,河魁是月中的凶神。阳建之月,前三辰为天罡,后三辰为河魁。阴建之月则相反。这一天诸事宜避。

但也有不信“吉日”决定性因素的。如《旧唐书·李忠臣传》中讲,李忠臣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军功,史思明攻陷汴州时,李忠臣被迫投降。史思明拍着李忠臣背说:“我好比只有左手,现在得到了你,兼有右手啦!”不过几天之后,李忠臣夜里带领五百人砍杀叛军营地,突围而出。后来,吐蕃进犯西部边疆,代宗派使节到淮西,当时李忠臣正在踢球,马上下令整军出征。监军大将说:“行军必须选择吉日。”李忠臣在众军面前奋臂一呼:“哪有听说父母遇到寇难还等着拣个好日才去营救的!”即日进发,最后胜利而回。看来这个“木强率直,不识书”的人是不怎么相信“吉日”之说的。

相关问答

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五形生万物,六合运三光,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请往下接?

帝造指南车,起兵相战敌。龙马授河图,得见天文纪。伐木作舟车,水陆皆通济。隶首作算数,大挠造甲子。伶伦制竹筒,阴阳调律吕。遂有管弦声,音乐从此始...

古代过春节有什么风雅的习俗?

古代人过春节非常有意思,若论风雅习俗,还是古人“最会玩儿”,我们现代人与之相比,简直弱爆了~!一、穿青衣,迎佳节。在现代,“青衣”二字多用于京剧等戏...参考...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