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历鬼 赵运涛:春节——历法与神秘“禁忌”的破解
赵运涛:春节——历法与神秘“禁忌”的破解
“春联”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古代过年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换“黄历”,“黄历”本是“皇历”?民间流传的“黄历”中,有很多迷信的“吉凶宜忌”,其背后的文化逻辑是什么?《红楼梦》中宝玉挨了贾政的打,贾母说他是星宿不利,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这体现的是“黄历”中哪种民间俗信?《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出发前,唐太宗命人给他选了一个吉日,即某日为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这又体现的是哪种民间俗信?“老皇历”是什么的代称?我们常用的干支纪年“丙戌年”“丁亥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算起的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腊祭说、巫术说、鬼节说,等等。春节期间的民俗事项经过千年的文化沉淀生成了许多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如年夜饭、拜年、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福”字、灯笼、爆竹,等等。我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贴“春联”了,“春联”起源于桃符,到了宋代,桃符逐渐由桃木板改为纸张,一般用吉祥的红色纸张。明代初年朱元璋大力提倡民间贴对联以迎春,因此称为春联。明末清初陈尚古《簪云楼杂说》曰:“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始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经过帝王的提倡,过年张贴春联的风气日盛,这一习俗与叫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清人绘《卖春联》。图上题写:“此中国卖春联之图,此系能写大字之人,年底无事,用桌一张,备下纸笔墨砚,沿街摆摊,书写对联卖之。”春联分上联和下联,一般上联以仄声字结尾,下联以平声字结尾。横批从左右哪边读起,哪边就贴上联。春联根据贴的位置,又有很多不同的叫法:贴在门楣的横木上的叫“横批”,贴在两边门框的叫“框对”,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的叫“门心”,贴在家具、影壁上的正方菱形的叫“斗斤”或“门叶”。此外还有一些“春条”,如“白虎大吉”贴在石头上,“井泉龙王”贴在水缸上,“树大根深”贴在树上,“五谷丰登”贴在粮仓上。其他的“春条”还有“春色满园”“抬头见喜”“出门见喜”,等等。清人绘《万国来朝图》局部。图中有门神与春联,满族人的春联是白色的,入关后,一般老百姓汉化,用红色的春联,但宫廷依然以白色为主。黄历中“吉凶宜忌”的来历
古人过年,实际在正月初一之前就开始了。每到年底,就会有各种充满年味的民俗活动,而其中千家万户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更换“黄历”。我们现在常提到的“黄历”,实际上在古代叫“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打倒了皇帝,才把“皇历”改写成“黄历”。虽破除了封建权威,但在民间,又与传说中的黄帝历混为一谈。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院决定中国实行阳历与去除了黄历中迷信成分的阴历并行的制度,按阴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阳历即公历下附星期,阴历即农历下附节气,这种“新旧二历并存”的日历一直影响到现在。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天文历法,因为它关系到农业生产。《尚书·尧典》记载尧即位后制定了新的历法,“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而后羿射日,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的说法,则是历法乱了的体现。古代新王朝建立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改“正朔”,“正”指正月,“朔”指初一,即确定哪个月为岁首,以表明自己得天时,是天命所归。据说夏代以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代以农历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代则以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楚帛书以及秦简《日书》为现今可见较早的历书,而汉代的《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它沿袭夏历,以正月为岁首,并且将中国独创的二十四节气分配于十二个月中。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或称夏历,就是以《太初历》为基础的。清代徐扬绘《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局部。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初一,观象台钦天监测到“日月同升,五星联珠”的天文异象,据说这是“海宇晏安,年谷顺成”的预兆。
在古代,历法就是统治秩序的象征,因而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不仅设置管理天文历法的机构,还不断组织学者对历法进行更为细致的完善,如唐代的《大衍历》、元代的《授时历》等。根据历法排列年、月、节气等,以供查考的工具书被称为历书。前一年年底,朝廷会选定一个日期,颁布下一年的历书。如清代,每年十月初一,朝廷就会向天下颁布次年的历书,用于指导百姓的生活。《燕京岁时记》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目前所见,唐代太和九年(835)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现了。因为历书是由朝廷颁布的,所以人们又将它称为“皇历”。朝廷的“皇历”不仅有这一年的历法,还有风水、禁忌等。先秦以来,择日与风水也是历法的一部分,不论祭祀、移徙、嫁娶、丧葬、出行、上官赴任、修造动土,乃至洗发、沐浴、裁衣,都要先择吉日而后行。王充《论衡·讥日篇》说:“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岁、月之传既用,日禁之书亦行。世俗之人,委心信之;辩论之士,亦不能定。是以世人举事,不考于心而合于日,不参于义而致于时。时日之书,众多非一。”在古代,有一段时间,干什么事都有专门的择日书,还没有和皇历混在一起。如专门讲祭祀吉凶的《祭历》,专门讲丧葬吉凶的《葬历》,专门讲洗澡吉凶的《沐书》,等等。随着皇历的流行,人们才逐渐在一本历书中将择吉日、易学、星相、阴阳五行等与历法结合起来。我们常见的黄历中的“吉凶宜忌”,其制定依据是什么呢?第一,根据五行、天干地支,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数术文化中最基本的符号,也是“择吉”的主要依据。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单对单,双对双,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每一天也对应着一个基本单位,如甲子日,后面就是乙丑日。此外,人们又将天干与五行对应,如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将地支与五行对应,如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五行又是相生相克的: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于是就又形成了天干与地支的相生相克。古人认为如果是“干生支日”,那么就是“上吉”,如庚子日,天干“庚”五行属于金,地支“子”属于水,金生水,这一天就是大吉;如果是“支生干日”,就是小吉;如果是“干克支日”,就是小凶;如果是“支克干日”,就是大凶。第二,根据二十八星宿来择吉。古人将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分成四方: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又将二十八星宿分为十四个吉星,十四个凶星。最初是根据天象位置,如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的时候,正好指在“角”星上,寅月就是正月,是干支历中的第一个月份。古代干支历法以甲子年为开头,六十年一轮回,所以“甲子年”的正月初一便为“角”星当值,那么,正月初二就是“亢”星当值,正月初三就是“氐”星当值,依此类推。古人发现,当危宿当值的时候,天灾人祸就特别多。就靠着这样的“大数据”总结,形成了星宿的吉、凶,也就形成了每日的吉、凶。清人绘《危日燕坚镡》。危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危宿,日是七曜之一,燕子是与星宿相配的二十八种动物之一。后来二十八星宿又逐渐神秘化,每个星宿成为了“神煞”,有了自己值班的日子。如果这一天恰好是某吉星神值班,那就是吉日了。《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宝玉挨了贾政的打,贾母说“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这正是把宝玉挨打与星宿吉凶联系了起来。第三,以“建除十二值”作为吉凶的依据,这也是最常见的判定“宜忌”的依据。古人定了十二个字,轮流值日,周而复始,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淮南子·天文训》说每年从立春后第一个寅日起为“建”日,后面就是“除”日,依此类推,循环往复。每一日人们又不断加入一些认为吉凶的人事。如“建”日一般主吉,可以祭祀神灵。“除”日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大吉,故很少有不宜之事。“满”日,旧书云:此日只宜祭祀、祈愿,其他均不吉利,特别是赴官上任、婚姻嫁娶等不宜取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祖先已经是圆满之人,所以宜祭祀,而去求官或者结婚都得有空缺才行,这一天既然位置满了,就不容易成功。其他的字也都有其延展的意思,如“平”日,此日表示平平,对于老人来说平平安安就是福,对于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则未必是合乎心意的好日子;“定”日适合干能固定下来的事情,如定协议;“执”日则适合干执行力强的事情,如建房子、植树;“破”日不可以做任何事情;“危”日可以攻击盗贼;“成”日可以计划事项、办理大事情;“收”日可以买卖、娶妻;“开”日可以拜见上司;“闭”日可以开掘池塘,等等。古人就这样根据每天不同的字的意思,形成了今天干什么吉利,干什么不吉利的“宜忌”了。道教还有观星择日的依据,认为天上有九星:妖星、惑星、禾刀、煞贡、直星、卜木、角己、人专、立早。这九星也是有吉有凶,每日有一星值班,轮流反复。《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出发前,唐太宗就命人给他选了一个吉日,“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此外,人们某天干成了某事,于是就渐渐形成了某日适合干某事的惯例,这也是“宜忌”来源的一种。再有,原来专门研究某日适合干某事的书,以及民间的一些说法,也渐渐与天干地支形成的吉凶结合了起来,如民间流传的《彭祖百忌》就讲了一些日常禁忌,这也是黄历中“宜忌”的依据之一。因为各个地方制定吉凶宜忌的根据不同,也就出现了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说法。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都是封建迷信。到了后来,更是不良市场竞争下一些人的故弄玄虚罢了。皇历是百姓日用之物,市场需求极大,民间出现大量私自刻印的现象。为了市场销量,民间人士又在皇历中大量加入自己理解的民俗中的禁忌及趋吉避凶的相关规则和内容,并称其为“秘传”,或某某仙人、名师的嫡传,等等。这实际都是利用了民间业已形成的看日子出门的习惯。因皇历每年都不一样,一年一更新,如果拿着去年的皇历来查今年的历法,肯定不对,于是“老皇历”就成为因循守旧的代称。民国八年《营业写真·卖历本》,写有“历本也须改花样”等字样,体现的是人们对多种形式历本的审美追求。
如今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用挂历以及黄历的人越来越少了。过去在新年伊始时,几乎家家都会换上一本封面上印着财神的黄历,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现在在一些地区,如台湾、香港依旧有使用黄历的习惯。这些黄历,内容依旧很丰富,最基本的是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还包括二十四节气与星期,日常禁忌、诗词歌赋、风土人情、妙语箴言,等等。黄历中的内容虽然有的属于封建迷信,但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反映的则是中华民族的择吉文化。摈除其中的迷信因素,老黄历中又包含着很多艺术性的作品,因而至今在民间还活跃着收藏老黄历的活动。总之,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诸多的风俗习惯,除了我们熟悉的贴春联,换黄历也是节日标志性活动之一。但要说明的是,黄历中的干支纪年方式,如“丙戌年”“丁亥年”,实际都是从立春算起的,而非农历正月初一。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去年是狗年,今天正月初一了,农历新的一年开始了,但还没有立春,那就还是狗年,过了立春才是猪年,也就是说,如果恰好有人立春前出生了,那么他的属相就是狗,而非猪。当然,因为春节与立春时间相距很短,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选择属相。
摘自赵运涛著《符号里的中国》,中华书局2021年7月出版,有删节
七月十四,鬼放肆!晚上8点前要回家?又是忌日、执日,很不一般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十四日,不仅是“忌日”也是南方人眼中的中元节。
自古民间就有“七月十四,鬼放肆”的说法,意思是这一天鬼门大开,鬼魂会进入阳间,大家需要格外小心,不管多忙都要牢记“5忌讳”。
老人认为,这天晚上八点前必须回家,这是为什么?有什么说法吗?
01、七月十四是祭祀之日
在民间看来,农历七月是十分特殊的月份,这一年被称为“鬼月”。“鬼”就是人死后的归宿,在古人看来,人死后灵魂不灭,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人间。
而农历七月对应的地支为“申”,《史记》有“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的说法,意思是七月阴气旺盛起来,并开始将阳气压下去,占据主导地位,对万物生长必然会造成某些损害。
也正是七月阴气重,“鬼魂”开始四处活跃,整个七月就有了“鬼月”一说,七月初一为鬼月第一天,也就是“开地门”的日子,大家需要祭祀保佑家人不受脏东西影响。
而七月十四这天也不一般,从“十二建除”来看,这一天为“执日” 。而“十二建除”是古人推算出来的十二种吉凶事宜,分别为“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日。
十二建除循环往复,其中黄道吉日为“除、危、定、执、成、开”日,而黑道凶日为“建、满、平、收、闭、破”日。
今天为农历七月十四,根据十二地支推算,今天就是“执日”,古人认为这是天帝为万物赐福之日,因而是一个好的日子,非常适合祭祀祈福,尤其是中元节临近,不少人会在这天祭祀。
同时,每年的十五或十六为望日,也就是月亮进入满月状态,而前一天也就是十四被称为“既望” ,这一天人界、灵界变得十分模糊,且刚好为“双七”日,因而古人是在这天祭祀先祖。
02、七月十四,鬼放肆
也正因七月十四这天比较特殊,有着多种说法,民间有“七月十四,鬼放肆”的说法,意思是这天夜晚鬼门打开,鬼魂会从阴间跑出来,寻找在阳间的家人或四处飘荡。
有人好奇,不是七月十五这天为中元节吗?其实,最早时古人的祭祖日期为七月十四,毕竟这一天为“双七日”,人们会在这天展开祭祀仪式。
但随着道教的兴起以及佛教的“盂兰盆会”,使得七月十四祭祖和中元节融合,祭祀时间也就改为七月十五。
不过,在南方地区,依旧将中元节认定为七月十四。
所谓的中元节,也被称为“亡人节”,这一节日最早源于“秋尝祭祖”习俗。当时,每到秋收之时,庄稼开始成熟收获,一旦稻谷等迎来丰收,百姓们就会兴奋不已,并将这一喜讯告诉先人,进而会举办祭祖仪式,希望先人保佑新的一年继续丰收。
但随着佛道文化的传入,都将七月十五列为祭祀先人和孤魂野鬼的日子。其中,道教有“三元节”之说,其时间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七月半也就是中元。
这一天,地官会将花名册拿出来,根据逝者近一年的表现,对他们一一赦罪免刑。而民间为了能让自己的先人被赦免,会举行祭祀仪式,为孤魂野鬼提供食衣。
不过,在南方地区,直至今日依旧有不少地方是七月十四日过中元节。至于为何,还要从宋代说起,当时正值战乱,百姓被迫南迁,一路南逃来到福建、两广地区。
而南逃的宋人开始疑惑,自己逃跑了,把祖先留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但只有除夕、清明、中元、重阳才是祭祖之日,先人亡灵才会回家。
但因当时正值战乱,时间不等人,汉人逃跑时是七月十四日,大家等不及了,只好在七月十四这天过中元节,带着祖宗牌位前往南方逃难。
而广西的百姓,听闻元军正聚集大量兵力进攻岭南,为了不被一网打尽,也开始提前一天过中元节,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成为广西的特有传统。
广东湛江也是如此,七月十四这天会准备鸭肉、鸡肉等供品,其中鸭肉用来给孤魂野鬼,鸡肉则供奉给先祖。
鸡常被用于祭祖,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鸭又有什么说法呢?传闻,鸭可以用于背先人灵魂过河,因而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
人们还会在这天烧纸钱和纸宝,以表达对先祖的孝敬,祈求得到先人保佑。当然,为了避免纸钱被孤魂野鬼抢走,人们会在纸钱上写上名字。
03、晚上八点前要回家?
七月十四有“双七”之说 ,“七”这个数字在《易经》中本就有“复生”之含义,被认为是阴阳的分界点,农历七月大地由阳转阴,人间也处在阴阳混乱之际。
联想到逝者身上,民间认为人过世“头七”才能安葬,而过完7个“七”才算真正送走逝者。
因而,七月逢七之日都需要特别注意,如初七、十四、十七、廿一尽量别出门,也别招惹是非,不然会被脏东西盯住,对自己今后的运势不利。
特别是七月十四,刚好在中元节前一天。在民间看来,鬼节前后鬼门大开,大家夜间时不宜外出,特别是七月十四、十五两天。
传闻七月十四这天夜间,阴间鬼门就会被地官打开,大家尽量别随意走动,以免被那些孤魂野鬼盯上。
七月阴气本就开始加重,而夜间更是如此,下午八点左右天就完全黑了,阴气也随即开始上扬,此时正是鬼魂活动的最佳时节,因而此时尽量别出门闲逛,早早回家为好,就算出门也不要独自一人前行。
而夜间子时则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也就是23时至次日1时,这个时间段就更不能外出了,不然很容易就会沾上脏东西。
虽然这一说法没科学讲究,但七月十四已在立秋节气内,此时的天气特征是白天热夜间凉,因此夜间尽量别出来,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
04、牢记5忌讳
当然,在古代,世人将初五、十四、二十三这3天定为“日忌”,也就是说这三天属于“月忌日”,也就是这一天忌讳比较多,需要特别小心才行。
1、忌去河边玩耍
在民间看来,“七月十四鬼乱窜”,这一天孤魂野鬼会四处飘荡,因而家长也会告诫孩子,尽量别去河边嬉戏玩耍,有可能会被落水鬼盯上,出现不好的事情。
而七月十四也是防汛的关键时期,此时雨水众多,河流涨水,河水变得十分湍急,水位也快速上涨,因此这一期间尽量不去河边嬉戏,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2、忌动土
在古代,人们对盖房子十分重视,每次建房前都会举办动工破土仪式。直至今日,人们建房前也会举行奠基仪式。
毕竟房子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所重视。
但人们在建房前需要选择良辰吉日,尽可能不在农历七月进行,毕竟七月被称为“鬼月”,特别是七月十四、十五两天更不太吉利,人们不会在这两天动土的。
3、忌婚嫁
农历七月婚嫁的人并不是太多,毕竟大家都忌讳“鬼月”,就连七夕这天在古代也不宜婚嫁。
而七月十四、十五更是如此,恐怕没人会选择在这两天结婚。
4、忌拍人肩膀
在古人看来,中元节前后是不能随意拍人肩膀的,尤其是在黑夜,毕竟人的身上有三把“阳火”,分别位于两肩和头部,可保护人的身体不被孤魂野鬼侵入。
而如果拍人的肩膀,也就是熄灭对方身上的“阳火”熄灭,可能脏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5、忌乱说话
中元节前后,正是鬼门大开之时,此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别乱说话,毕竟此时的阴气比较重,人们认为鬼魂会来到人间,一旦有人说话冒犯了这些鬼魂,可能就会招来灾祸。
因此,大家一定要忌口,别随意说脏话,也别对鬼神不敬。
以上就是七月十四的讲究和忌讳,从今天开始,大家就需要牢记这些讲究和忌讳,早点回家,不然可能就会有麻烦缠身。
相关问答
你听过的最吓人的民间传说、 鬼 故事是什么?外婆住的村子旁边有一个没有人住的小村子,以前人丁兴旺,后来一夜之间几乎全部死光,之后再也没有人来村里居住。那个地方叫唐五村,现在公交车还有“唐五村”这...
春节将至,“杀年猪”的老讲究你还记得吗?当然记得。从小到大关于过年最期待也会最害怕的事就是腊月的杀年猪环节。期待是因为要杀年猪就代表要过年了。害怕则是因为屠夫一刀毙命前的猪的嚎叫声和那鲜血淋...
囍的故事?“囍”原型故事和典故其实讲的是冥婚,据说原本歌词第一句是“正月十八,黄道吉日高粱抬”,这其中的正月十八是宜冥婚的日子,但杨文韬cici夫妻俩将作品《“囍”...
阴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配阴婚? - 红网问答阴婚,又称冥婚、鬼婚等。过去认为祖坟中有一座孤坟会影响后代的昌盛,不吉利,所以要替死者办阴婚。意思就是如果去世的人生前没有配偶,死后就要为其...
古有什么今有什么的句子搞笑?古有嫦娥飞天,今有梦琪登月。这是一个段子而已,可以用来调侃朋友。也有很多类似的句子的,古有什么今有什么的句子如下:1、古有嫦娥飞天,今有神舟登月。2...
农村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 鬼 ,是什么意思?农村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以前的农村信息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很多经验性的东西都是来自于人们对于周边所处环...农村...
中国民俗中的三大 鬼节 指的是哪三个日子? - 四喜丸 的回答 - 懂得中国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清明节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
俗语"冬在头,暖烘烘,冬在尾,冻死 鬼 ”,有科学道理吗?今年冬至在头还是在尾?冬在头暖烘烘,冬在尾冻死鬼。这个冬在头,指的是冬月的月头冬至,也就是阴历十一月,冬在尾指的也是冬月的月末,今年冬至就是冬在尾,也就是冬至这一天在冬月...再...
“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是什么下场?在经过了“明英宗复位”“冤杀于谦”等一系列丑陋操作后,作为这场“夺门之变”的“策划人”,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的下场,可谓是小人枉做了小人。首先说...
十月初二是不是 鬼 节?中国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